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浅议广西蚕桑产业链存在的突出问题

来源:中国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2年10月18日

1.5.2蚕桑企业规模普遍比较小、龙头企业数量少

蚕桑企业规模小、产品单一,没有稳定的原料生产基地,这是目前广西茧丝绸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与广西蚕茧产量位于全国第一,反差较大。据了解.广西蚕茧加工消化能力低,行业整体效益仍较低。另外广西区多数茧丝加工企业没有相对稳定的原料生产基地,由于原料供应不稳定,企业怕原料供应不上,常相互抬价哄抢蚕茧,造成蚕茧价格波动很大。蚕茧没有按质论价,多数茧站都是收购统茧,这是造成有些地区蚕茧质量下降、茧丝加工企业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

1.5.3蚕茧加工产品价格波动明显,影响蚕桑产业稳定的发展

蚕茧市场波动较大,茧丝绸属高度外向依存的产业,与世界经济的关联度较高,由于近年来世界经济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尤其是受近期欧美的债务危机和次贷危机的影响,我国茧丝供求起落较大。蚕茧加工产品的价格受到明显影响,而且干茧和生丝的价格与鲜茧价格成正相关,所以就会导致鲜茧收购价格也大幅度波动。蚕茧以及其加工产品的价格一方面联系着茧丝绸加工厂;另一方面也联系着千千万万的蚕农。2011年,广西全区鲜茧平均价格为34.78元/kg,蚕茧价格出现了较大的波动,加上优质优价的蚕茧收购体系尚未形成,影响了蚕桑生产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

1.5.4茧丝绸加工和经营管理的技术人才缺乏

现有的缫丝厂中,受过本科、大中专丝绸专业教育的技术人员相对较少。广西茧丝行业科技人员当中具有高级驭称的人数占的比例也很低,呈现出茧丝绸科技人才严重短缺,高层次科技人才更是不足的现状。这就是目前制约广西蚕业自主创新、高效优质、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这样的人才现状与广西蚕丝产业正在不断快速发展的态势形成大的反差。广西如此庞大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急需有足够的科技人才来支撑,才能确保其可持续稳定发展。

2广西蚕桑产业链良性发展的一点建议

2.1政府职能方面

广西蚕桑产业链中很多后续加工的环节在广西还是起步阶段,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尚不完善。因此,要为蚕桑产业链发展营造一个完备的法律和政策环境,加大政府投入和扶持力度,将是广西蚕桑产业链良性发展的重要前提。其一是制定向蚕桑产业链组织倾斜的相关信贷政策,如国家农业发展银行应留出专项信贷资金,对蚕桑产业链组织和经营的发展信贷支持和政策倾斜,同时政府也要鼓励商业银行向一些经济效益好的蚕桑产业链组织提供信贷;其二是政府提供良好的政策平台,针对广西蚕桑产业链条中比较薄弱环节,吸引省外的大型纺织企业来广西发展丝绸深加工等;其三是政府各相关部门如经委、农业、畜牧、工商、税务、物价、质量技术监督等要协调配合,为蚕桑产业链提供好的发展空间;其四是进一步完善蚕茧收购市场,争取早日形成合理的优质优价的收购体制为产业链的发展壮大创造良好的环境。

2.2企业方面

蚕茧产业链上的企业可分为蚕种场、收茧站、缫丝厂、丝绸加工厂等,其中缫丝厂、丝绸加工厂是蚕桑产业链中需要重点发展的环节,因为这两个是上连蚕桑种养,下连销售环节,是蚕桑产业链价值产生的核心,因此要重点扶持发展缫丝厂龙头企业和丝绸加工企业。各级政府要加大资金、政策方面的扶持力度,对条件优越、实力雄厚的企业要重视,着力做大已经形成的桑种、蚕种、丝绸及其他产品,开发系列品牌。

2.3人才方面

当前广西蚕桑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表现出一个共同的弱点即专业技术人才缺乏,所以建议从以下四方面入手。第一,对现有人才要加强继续教育,岗位培训、充实更新;第二是从高等院校或省外引进急需人才;第三,侍从长远来看,广西应培育自己的专业人才,建立可持续人才培养机制;第四,是建立相应的重点实验室,成立创新联盟,加强科技创新等。

2.4蚕农方面

蚕农在蚕桑产业链中占了整个产中的一部分,他们的种养能力是关乎蚕桑产业链能否顺利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地相关部门应出台相应的鼓励措施使他们进行规模化养殖,以达到规模效应;通过各种途径将技术传到农户手中并普及蚕业科技知识和先进种养技术,使蚕农熟练掌握专业生产技能,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蚕农收入。

<<上一页[1][2][3][4]下一页>>
阅读数量(689)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