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
库存也能出效益
在浙江商会的一次内部聚会中,一个悲凉的消息传来,“一个曾经年销量有几亿元的工厂,现在企业账户上只剩下了20万元。”
对于任何一个在市场经济中打拼过的企业家而言,这样的结局都是悲凉的。在一个黄金公司的门前,买家排起了长队,一些原本在江浙一带干得风生水起的企业,清理了工人,把剩下的钱用来买金条等保值产品。
这只是全球经济的一个缩影,没有人知道这场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何时能够好转,但是,大家都知道,钱已经不好赚了。
经济危机期间,你要做什么?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思想国网站创始人熊培云认为,当你不知道自己要去做什么的时候,要么去学习,要么去赚钱。
对个人而言,学习是一件驾轻就熟的事情。而对于企业而言,学会在经济危机中赚钱则是一门学问。
曾经有一位职业的库存购买商人李建太,最近淘到一批“宝贝”——500个皮包,每个皮包只卖20元。李建太盘算着,把这些皮包卖往美国,利润可以翻番。
李建太从2003年开始在中国淘库存,然后把这些产品送到美国的“99美分店”进行零售。
由于产品的终端价格低,所以李建太必须要找到价格更为低廉的中国产品,而库存货品恰好满足了美国客户对产品价廉质优的要求。
50元一件的皮衣以及各种价格惊人的产品静静地等待着李建太。对于任何一个品牌商而言,这样的结局都是悲惨和痛心的。品牌商最终的诉求只是要求李建太剪去衣服的商标。
渐渐地,品牌商再也无法忽视库存的存在。把库存变现,不仅仅是经济的需求,更是对自身品牌的尊重。因而,品牌商不惜对库存解决方案进行再次投入。
经济危机期间,从内部完成自身的改革,用精耕细作的方式去赚钱,显得更为重要。事实上,只有先铺好路,春天才能来得更快。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