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平稳向前 家纺行业近十年发展历程回顾

来源:中国品牌服装网 发布时间:2012年10月22日

从家纺行业2003~2012年的发展来看,整体情况虽然有些许波动,但向前迈进的步伐依然坚定、平稳。前几年,家纺行业产业集群的扩大与升级、家纺设计师职业的出现等都让家纺业羽翼渐丰、展翅欲飞。从2006年开始,行业开始引进国外时尚,注重品牌创新。2008年,伴随着消费方式的演变和市场需求的增加,不少老牌面料企业转型为家纺企业,还有不少新生力量以OEM的形式闯进家纺行业,使得家纺业逐渐庞大,呈现“大家居”的趋势。2012年,中国家纺协会出台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家纺将跟着整个纺织业向着由“家纺大国”转变成“家纺强国”的目标前进。

2003年注重集群发展 定义“中国家纺年”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把2003年定为“中国家用纺织产业年”,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家纺行业的发展,其中制订的“中国家纺年整体实施方案”,通过对“家纺年”的一系列重大活动,达到了推进家纺产业升级,促进家纺市场繁荣,培育家纺产品国际品牌的目的。扩大了家纺名城、名镇、名企业的品牌效应,强化了家纺产业集群的比较优势,并为中国家纺产业融入全球化营造了良好的成长环境。

点评:至2003年止,我国家纺行业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中国家用纺织品协会利用“家纺年”的大好时机,加大了国际性的行业交流、沟通与合作的力度,并致力于发展大家纺的宏伟战略。2003年,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及辅料博览会首次与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博览会拆分办展,但仍以11个国家和地区的260余家参展商、23000平方米的展览面积创下了历史新高。同时,“首届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设计大赛”的成功举办也成为本届展会的最大亮点。

2004年增多高层聚首 迎后配额时代

2004年,家纺高层聚首的机会变得多了起来,一方面得益于行业中不断呈现的“公共”话题,另一方面配额的取消也成了众多企业共同探讨的议题。而展会方面,无论是举办方还是参展商都变得理性了许多,在收获财富的同时,也为“后配额时代”的到来做好了铺垫。法兰克福国际家纺展、广州家纺布艺展盛、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家用纺织品展会、中国广州家居博览会、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及辅料博览会都取得了不错的效应。

点评:中国国际家纺展第一次独立“出镜”,以前与面料展齐头并进似乎已难以展现家纺展的专业性与时尚性。首次分离,一方面体现出家纺行业强劲的发展后势,另一方面也为新品的亮相提供崭新的平台。在许多展会上,具有中国文化风格的家纺产品依然摆到了赫然醒目的位置,验证了欧洲市场上热度不减的“中国风”。遗憾的是“真正从神秘国度走来的参展商却没有本土特色的产品”,这是来自一位外国友人的感叹,让中国的参展商不得不思索了良久。

2005年新生力量出现 签署产权宣言

2005年5月,中国家纺设计师作为一门新的职业诞生,家纺设计师社会地位的确立,有利于向社会推介一批有成果、有才艺、有创新能力的设计人员,对于深入研究中国起居文化,促进家纺产品更新,繁荣家纺市场,宣传软装饰文化,提升消费者文化层次具有重要意义。4月,广东省家纺布艺企业集体签署了“家纺行业自律宣言”;8月,上海发布了《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及辅料博览会关于知识产权的上海宣言》。

点评:2005年1月举办的法兰克福家纺展对于进入后配额元年的中国纺织业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国内众多参展企业、设计师以独到眼光、敏锐的嗅觉亲自感受了变幻莫测的国际家纺市场与流行趋势的走向。中欧、中美纺织品之间的贸易摩擦或多或少的影响了我国以生产型为主的家纺企业,以青岛金泰、杭州瑞祥、莱芜泰丰、绍兴博览、海宁天屹为首的一批家纺企业纷纷转型,有的建厂国外,有的推出自主品牌等。这些家纺企业在转型之初就主动自律,提出抑制恶性竞争、扛起维权大旗、走联合之路等主张。

[1][2][3]下一页>>
阅读数量(435)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