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非织造布工程事业部总经理吕红斌说:“公司水刺成套设备在保持以往性价比、质量稳定和运行高效的基础上,在工艺配套、高产低耗、简化配置等方面狠下功夫。目前的水刺成套设备工艺流程配置更趋于合理化、标准化、模块化、简洁化、成熟化,各单元机之间连接的更加紧凑,能耗更低,产能更高,整套设备节能增效成果明显。”
在前期自主研发四板对刺针刺机的基础上,目前公司成功推出两条基布生产线,并已进行生产试运行。该生产线加工精度高,流程简洁,高产高效。主要单元机采用伺服或变频调速,PLC集中控制,触摸屏式人机界面,其产品品质可与进口设备产品相媲美。
青岛纺机 在优异性能与低廉价格之间
1998年以来,公司先后成功研发了非织造布针刺生产线、水刺生产线、热轧生产线、热风生产线。梳理机、交叉铺网机、针刺机等主要产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最近青岛纺机成功在用户厂家运行2条水刺生产线,水刺产品首次在展览会上亮相。公司非织造设备控制系统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例如带profile轮廓修正系统的夹持式铺网机等,采用PLC可编程序控制器、伺服及变频器控制器等。
目前公司生产的非织造布生产线在欧美和亚洲市场举足轻重,在国内市场上也被广泛应用于国外知名企业投资的大中型非织造布生产企业和国内实力较强的知名非织造布生产企业,成为他们的首选设备之一。公司技术人员坦言,虽然在国内处于领先,但与国外先进产品比较仍然在速度和质量上存在差距。为了进一步提高产品的水平和档次,提高设备的安装水平和产品稳定性,青岛纺机一直在持续改进。
青岛纺机2006年自主研发的汽车内饰生产线具有独立的自主产权和专利,是目前国内唯一生产玻璃纤维汽车内饰生产线设备的公司,拥有国内众多汽车内饰生产线的客户。
世博会之际,福建隆上超纤有限公司用青岛纺机早年提供的超纤针刺生产线制作的超纤革,以均匀的革面质量、优质的防晒和阻燃特性,为动感多媒体影院提供座椅用革。经过十年改进,两公司决心扩大在运动、箱包、高档家具装饰、服装等领域的应用,打造超纤革行业知名品牌。
奥特发 代表相关领域的创新及研发
奥特发公司能够提供非织造布的全套生产线,也可提供单机设备。产品涵盖纤维准备、梳理、气流成网、针刺和交叉铺网设备。
奥特发公司由专业从事非织造布设备、纺织设备和消费品物流自动化的3家机械制造公司组成。它们是:位于德国的奥特发、位于奥地利林兹的菲勒、位于意大利比埃拉的F.O.R./OCTIR。上述3个城市位于欧洲腹地,他们的设备和技术从这里出口到世界各地,公司在美国和中国设立了分支机构,在德国和意大利扩建新的厂房以增加产能。
奥特发代表了市场上所有相关领域的创新及研发。历年来他们由设计师和工艺专家组成的团队协力工作,近几个月还在员工队伍中补充了大量的新鲜血液来支持产能的增加。
奥特发的交叉铺网机Topliner因极高的生产速度和优异的纤网品质而享有盛誉。当铺网机与WebMax组合在一起使用时,可节约20%原料消耗。多层铺叠纤网的重量精确度是至关重要的品质特征,在梳理成网生产线上,WebMax与交叉铺网机Topliner共同作用形成了与铺网帘上自然形成的“微笑”式的轮廓相反的剖面轮廓。通过WebMax的作用,铺网机的喂入区的纤网重量会有所改变,铺网小车在铺网时,可以做到纤网叠层的两边重量比中间的重量控制得轻一点,这样两边凹陷的剖面轮廓可以补偿因原料收缩而造成的重量变化,并保证最终产品的重量最大可能的均匀一致。
高性能纤维篇
场外忧思:国产高性能纤维的自给自足,使得国内产业用纺织品企业在寻找高性价比原料的道路上收获颇丰,却也挫折不断。标准配套不力、上下游产业链对接误差,甚至“王婆不知自家瓜”等啼笑皆非的问题仍然困扰其中。
恒力化纤 好产品需要立法强制使用
恒力化纤是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涤纶工业丝生产基地,产品主要应用于车用篷盖布,在合成纤维应用领域具有代表性。
目前在发达国家,篷盖布中涤纶工业丝所占比例在80%以上,国内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江苏恒力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千涵表示,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在于国内市场缺乏严格的产业和市场标准,并且没有相关立法,由此造成市场监管体系不健全,伪劣产品大打价格战;二是由于没有政策环境引导和行业的相关推进,致使终端消费者没有形成消费习惯,比如国内仍有很多货运司机喜欢裸露运输。政府运输管理部门应该对安全运载法规进行跨时代的修订,同时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强化宣传道路货物装载安全的重要性。
华欣新材 因没有标注指标错失订单
华欣是第一家起草“涤纶长丝绣花线”行业标准的企业,产品超细涤纶丝用于制造功能性面料,在超细纤维应用领域具有代表性。
浙江华欣新材料的总经理周全忠说,上下游产业链对接研发使企业得到了实实在在的益处,华欣与渤扬复合面料科技(昆山)有限公司对接合作,开发出抗紫外线、环保、冰凉的时装和防风雨、透湿的户外运动装。当然对接时也会发现一些问题,需要在过程中学习解决,例如最终产品的功能、色彩等都要提前确定,这对双方企业来说是一种挑战。此外还有因缺乏规范而造成的遗憾,例如国外订单一般能够清晰标注原料的各项指标,而一些国产化纤原料常常没有标注,虽然是同等质量,价格也便宜很多,但是客户却无法使用,最后不得已只能选择进口化纤原料。
南京玻纤院 首先要摸清自家产品用途
南京玻纤院是国家玻璃纤维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全国玻璃纤维信息中心、国家玻璃纤维及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单位。
南京玻纤院顾问姜肇中指出,譬如一些生产网布的企业,有的企业规模不小,而且出口量还相当大,但是他们却不知道自己生产的网布有哪些用处,而是完全把销售托付给经销商。企业要清楚这个东西上哪儿去用,而且还要尽量想办法加强与应用单位的合作。企业应该试着告诉用户,生产五六千万平方米的网布,其中相当比例是你的专有,人家就认你,这个时候你的网布才能卖高价,才能具有竞争力。玻璃钢产品同样有这个问题,你生产这个东西做什么用?用户反映怎么样?人家还有什么改进的要求?希望企业把这些当成突出问题来研究,并作为企业经营方针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科研机构篇
场外忧思:需要更多技术和创新支持的产业用纺织品,当仁不让地依靠科研机构的智力因素,而他们之间各有侧重地形成了综合性兼顾专业性的知识丛林。有趣的是,科研机构自身存活方式也夹杂进来,企业背景的研究院、研究院麾下的企业,究竟胜算几何?
四川纺科院 工程化水平差制约产业化
重点研究领域是印染助剂和特种纤维,自己建设特种纤维生产基地。
据四川省纺织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王桦介绍,该院的资金来源分为几大块:一是科研经费,通常是先申请项目,等项目批下来进而立项,之后从国家或是省级获得资金;二是技术产品的转让费用;三是研究院下设企业,通过企业运营获得资金支持。作为事业单位,研究院的经济效益不错,每年利润都在增加。研究院的研发成果达不到产业化水平,主要是自身的工程化水平较差,工程化水平成为制约研究院产业化发展的瓶颈。研究院目前的研发环境很好,四川省比其他省份对科技项目的支持力度大。如今研究院面临的问题是整个硬件设施还需提高,如大型测试仪器。他们准备自己建设特种纤维的生产基地,因为研究院在某些领域属于国内领先水平。
宏大研究院 从研发到营销完全自负盈亏
在纺熔非织造布设备和工艺研究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作为科技型企业,宏大研究院完全自负盈亏,经济效益上基本每年完成6000万元以上的销售收入。宏大研究院积极与院校合作,天津工业大学、东华大学、山东大学等国内相关学校都是合作对象。合作模式包括硕士、博士的共同培养,研发项目的共同开发。高级工程师安浩杰表示,研究院拥有博士后工作站和非织造产品研发试验基地。目前研究院既是新材料、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基地,也是研发成果的展示和相关人才的培训平台。宏大研究院非常注重研发成果的专利保护,宏大研究院会在研发的基础上,量产新产品,并进行市场营销工作,积极与需求企业接洽,进而获得市场订单。
山东纺科院 35~45岁中坚人才流失多
具有40多年研发、生产纺织测试仪器的历史,下设中国特种纺织品检测仪器研发中心。
虽然没有国家资金补助,研究院依靠“一边研发,一边生产,一边销售”的经营观念,去年实现经济效益2000万元。研发模式上,研究院借力院校研发力量,与北京服装学院、青岛大学等院校进行合作,实行与院校共同研发、共同拥有的模式。研究院根据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的要求研发相关设备。中国特种纺织品检测仪器研发中心是山东省纺织科学研究院下属的一个部门,涉及多种产业用纺织品检测仪器的研发。这个领域目前国内的技术水平与国外相比有很大差距。不仅纺织企业用工难,研究院的纺织人才也留不住,目前研究院出现人才断层现象明显,35~45岁之间的人才流失严重。
高等院校篇
场外忧思:如今我国开设“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的高等院校已达到10所,这些院校基本在技术专长和研究方向上各有侧重,成为产学研的重要阵地之一,可是面对着行业在材料研发、检验、营销等领域的高端人才严重缺口,专业流失率也在无奈中攀升。
东华大学 产学研用联合攻破共性技术
主要研究高技术产业用纺织材料、纺织结构复合材料、生物医用纺织材料功能与结构一体化设计与集成制造技术。
针对行业目前遇到各类瓶颈,东华大学纺织学院渴望通过展览与技术交流,采用产学研用联合方式突破我国高性能功能化产业用纺织品的原料、成形、加固、复合、整理、装备等共性技术难题。此次他们准备了3个主攻项目:一是由靳向煜教授带头研究的目前主持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医卫防护材料关键加工技术及产业化》的研发项目;二是陈楠梁教授主持承担的国家支撑计划项目“功能性篷盖材料制造技术及产业化”;三是吴海波副教授主持的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高性能功能性过滤材料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的研发项目。
天津工业大学 带满意项目寻找合作企业
形成以纺织复合材料、中空纤维膜分离技术、特种功能纤维材料、纺织油剂助剂等研究为特色的科研优势。
天津工业大学此次来展会的目的是寻找与校方有合作意愿的企业。校方拿出了两个目前比较满意的项目,都是学校老师自行研究的,还未投入产业化。此次学校带来了两个项目:项目一:《静电纺制备纳米纤维非织造点解质膜的研究》,项目带头人焦晓宁。主要研究电池隔膜,由于我国大量的锂离子电池隔膜一直以来依赖进口,导致价格居高不下,其意义在于,一方面降低产品价格,另一方面减少我国对国外隔膜的依赖。项目二:《纳米银PP抗菌纺粘布的开发》,项目带头人程博闻。这一研究项目表明,抗菌剂在PP中的分散情况对纺粘布的力学性能有一定影响。
安徽工程大学 亟须拓宽就业与科研路径
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虽然刚刚起步,但在车用纺织品领域中已形成一定优势。
应用领域篇
<<上一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