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服三悦是一家拥有自主品牌的服装出口企业,公司从100%的OEM起家,逐渐转变为90%的ODM。通过不断提升设计能力、强化产品品质,天服三悦不仅提升了对外单的话语权,也积蓄了开发自主品牌的能量。“每年我们都要开发制作500多份的款式样册发给客人。在走访大客户时,有的客人就会说我们的产品越来越对路,命中率越来越高。由我们设计的产品能跻身其国内销售的前10位。”公司董事长马卫民说。
方案三:电商模式或成主流选择
在电子化、信息化不断发展的趋势下,人们的消费模式和商业模式正发生着巨大的转变。目前,大型百货商场作为城市居民休闲场所的功能日益弱化。与之相比,网络消费渐成习惯,其囊括的品牌种类丰富、价格具有优势,支付手段多样化,物流体系也日趋完善。走秀网首席战略官黄劲表示,时尚消费从地面向线上规模转移已成趋势,2011年,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中,高档商场服装商品零售量同比下降12.7%,同期,全国服装网购同比增长94.7%。
红豆集团副总裁周鸣江指出,未来的企业如果不做电子商务,将无商可为。在本届峰会现场,有许多企业都表示已涉足或计划进军电商市场。一些出口企业更是通过电子商务的平台尝到了内销市场的甜头,天服三悦董事长马卫民说:“4年前,我们也推出了实体店,但在实际经营中,遇到了做外销时不曾有过的困难。从去年开始,我们进军电子商务,这种营销模式为企业打开了新的市场空间,我们决定用3~5年时间,着力向网上的消费者推介我们的FOURMA品牌。”
不仅是国内市场,黄劲指出,中国品牌也可通过电商打入美国市场,“中国拥有世界最大纺织品服装产能,性价比最优的产品;美国拥有世界最强的购买力,最发达的电子商务市场,二者的结合意味着无穷机遇。但在进入美国电商市场的过程中,中国纺织服装品牌还需要加强国际化产品设计能力,商品管理和品牌营销能力,尤其是网络营销手段,深入理解美国各类电商渠道,招募国际化运营人才。”黄劲说。
纺织服装出口企业直面三大挑战
国内外棉花价差依然可观
本届峰会上,大多数纺织服装出口企业都指出,除了外部市场的需求疲软外,当前最棘手的问题莫过于国际与国内棉花市场的差价。目前,国内每吨棉花的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价格4000元左右,一些企业因用棉成本过高不得不限产,绝大部分企业每产一吨纯棉纱亏损就超过2000元。
企业关注度:★★★★★
企业呼声:
4000元/吨的价差何时才能缩小?
棉花收储政策虽然保护了棉农,但却削弱了中国纺织企业的竞争力;
进口棉花的配额分配应更倾向于出口企业,尤其是做棉纱、坯布的纺织出口企业。
东南亚国家加速抢占市场
如今,在国际品牌靠低端、廉价的量贩路线取胜的背景下,东南亚纺织企业的低成本优势日益凸显,其产品在主要市场的占比节节攀升。以欧盟市场为例,今年1~7月,中国服装在欧盟市场占比降至39.5%,较去年同期下跌1.4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东盟在欧盟纺织品服装市场的份额上升至8%,较去年同期扩大0.6个百分点。
企业关注度:★★★★☆
企业呼声:
目前,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工人月薪与土耳其相当,是越南和柬埔寨纺织工人月薪的4倍,以“价格”拼市场变得越来越不现实;
我国的劳动力市场还不够成熟,应该发展一些中介服务,建立完善的行业劳动力管理机制。
高税费加重企业经营成本
除了国内外棉价差和订单转移的问题外,企业普遍反映,目前限制发展的另一大因素就是各项税费高企。有企业指出,对员工的各项补贴政策也增加了企业的负担。前不久有关部门下发了一项计划生育补贴规定,凡符合要求的员工企业要给予一次性补贴,合算下来,这家企业共需要一次性支出170万元。此外,棉花采购加工增值税的“高征低扣”也再次成为峰会上的热点话题。
企业关注度:★★★☆☆
企业呼声:
将棉花进项抵扣由13%提高到17%,使进项、销项税一致,减轻企业税赋压力;
明确各类费用细则,避免重复缴费;
降低贷款利息,支持实业经济。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