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新棉上市季,棉花市场频频出现“怪现象”:
上月国家储备棉抛储与收储同时展开,收储与抛储价格双轨运行:国家2012年新棉上市收储价格定为每吨20400元,执行期是从9月1日开始,直到明年的3月31日;同时运行的另一个政策是国家储备棉出库销售,出库销售底价为18500元/吨,时间是从9月3日开始,9月29日已经结束。
眼下,国家抛储虽然已经结束,但是国内棉花市场仍然同时运行两种价格,一种是国家收储价格,每吨20400元;一种是市场价格,每吨18600元上下。“抛储和收储同时进行,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现象。”山东省德州市棉花协会副秘书长马俊凯对本报说,而眼下棉花市场价和收储价两种价格同时存在,也是今年特有的怪现象。德州下辖的武城和夏津是全国最大的棉纺基地之一。“这段时间国家收储支撑着国内棉花价格。随着收储结束,明年4月之后,棉花价格可能回到每吨19000元左右。”马俊凯表示。
中储棉10月19日发布数据显示,收储成交量已超过100万吨,是上年同期的150倍,收储的托市效应明显。但据业内人士估算,中储棉去年棉花库存已达到400万吨左右,为历年最高。
棉价双轨
今年抛储和收储同时运行,国家发改委在近期棉花行业会议上给出的解释是,不得已而为之。
8、9月份正是棉花紧缺,青黄不接的时候,虽然国家在“加工贸易”项目下额外发放了40万吨进口棉配额,给国内有订单的工厂,要求今年必须把配额用掉,但这仍无法满足中国棉纺行业每年900万吨左右的用量。
10月25日,国家棉花监测价格指数在18748元/吨,延续了近一段时间每吨市场价18600元上下相对稳定的市场价格。而与两个多月前相似的是,国内外棉价仍有数千元价差。8月15日,美国棉一般贸易港口提货价15126元/吨 (按滑准税计算),澳棉为15782元/吨,印度棉为14628元/吨,而当天的中国棉花价格指数为18379元/吨。
由于国内外棉价相差悬殊,纺织企业向国家反映要求放开进口配额,但国家不能放开配额,采取一个折中办法就是放出来一部分储备棉。最终出台的方案是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简称“中储棉”)抛储100万吨。
[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