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杨创世也在国际舞台上实施“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将自主品牌与民族创造推向国际高端舞台。目前,大杨创世将“量身定制”高端业务作为企业自主品牌走向海外的杀手锏,在美国已拥有百家TBYTRANDS西服专营店,欧洲国家的合作店达400多家。
如果海外开店还不在计划中,那么在国际时装周上崭露头角也成为企业试水海外市场的第一步。今年,依文伦敦走秀、吴青青二度踏上纽约时装周、刘芳绽放巴黎时装周等,这一切都说明中国品牌站在国际大舞台上,只是时间问题。
攘外必先安内
品牌之所以选择海外市场,原因无非是为了展示品牌形象,拓展业务并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但欧美国家的渠道模式与中国大不相同,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开店成本高,采用加盟连锁分散资本压力难以实现,这些都成为极大的障碍。此外,融资渠道和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品牌可能面临着“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局面。那么,如何看待品牌国际化困局?
在国际化收缩的同时,李宁公司已经确定了“自救”的策略。第一阶段即改善渠道存货、提升渠道盈利能力;第二阶段将专注于改善集团的供应链、营销和产品规划模式,包括产品开发及消费者体验;第三阶段将改善利润结构和渠道、零售效率,以及现金及投资回报率。
美特斯邦威集团副总裁王泉庚则表示,美邦一直致力于拓展海外业务,但由于近些年海外开拓市场的案例中,成功的少失败的多,因此品牌国际化要量力而行,避免消化不良。最重要的是要培养一支熟悉海外市场,拥有国际品牌运作管理经验,并熟悉自己企业文化的管理精英团队。
另一个现象是国际品牌在欧债危机的阴影下,纷纷抢占中国市场,而渠道下沉也已经波及到中国三四线城市。大连思凡服装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周严认为,国际化这场战争已经打到家门口了,所以国际化不是我们要不要去做的事情,而是我们怎么去做的事情。真正的国际化不是说我们要走出去,而是我们要先做好自己的企业,在本土做好自己的事情。国际化不仅仅是走出去或者是请进来,要在管理、设计、供应链等方面真正实现国际化。
国际化之路是坦途还是坎坷,需要考量多重因素,但肯定的是应先建立强势品牌再建立商业帝国。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练好内功是最关键的,从快时尚品牌ZARA到奢侈品品牌LV,在中国的成功都依托与其高质量生产及精细化管理的一贯性。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