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为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纺织服装贸易开启新的发展机遇。时至今日,当全球纺织业者面临消费疲软、资源紧张的共同挑战时,如何在贸易自由化的平台上,加强产业间合作,成为印尼制造商和我国业者都亟须思索的问题。
在9月底举行的南京国际时尚消费品博览会上,印度尼西亚纺织协会副主席林国民风尘仆仆。四天展会时间里,他一方面希望结识有意赴印投资的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另一方面还竭力向业界推介印尼的棉纱产品。在接受记者独家专访时,林国民一再强调,尽管中印纺织业之间存在竞争关系,但两国业者是可以通过合作来共谋发展的。在主要目标市场衰退期,只有互相借势,才能在纺织业供需格局变化时实现共赢。
记者:这是您第几次代表印度尼西亚纺织协会到访中国?此行您希望有哪些收获?
林国民:受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邀请,这是我第一次来到中国。目前,很多印尼的企业家对中国市场并不熟悉,只有少部分人去过上海、南宁及其他一些省市。借助南京国际时尚消费品博览会的平台,我希望将印尼的优质棉纱产品介绍给中国企业,同时,也希望深入了解中国的消费市场。今年我们的身份只是参观者,明年,我们有可能组织3~4家印尼的纺织企业以展商的身份出现在这里。
记者:由于欧美市场经济疲软,各大纺织服装制造国的出口订单持续锐减,您如何看待未来市场形势?
林国民:全球纺织服装贸易的增长趋势仍在延续,尽管有时会因经济不振出现下降,但是总的来说,贸易增长势头并没有发生改变。从供需格局来看,每年都会发生变化。全球主要的纺织品服装进口国依然集中在欧盟、美国以及日本。近两年,中国香港的地位也逐渐提升,因为它是东盟纺织品贸易的重要中转站。在纺织品服装供应国中,2010年,印度和土耳其跻身为前五大供应国,韩国现在进入了第二梯队,印尼也在前20名的供应国之列。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