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运动鞋行业呢?数据显示,上半年除特步营收小幅上涨外,安踏同比下降11.6%,361°同比下降10%,匹克同比减少28.5%,中国动向同比下降29.4%,李宁净利则下滑超过八成。业绩大幅下滑,都是与巨大的库存紧密相关。清库存套现是根本要解决的问题。
另从已公布的2013年一季度订货会的情况可以看到,安踏的订单金额约减少20%~30%,特步也减少了15%~20%,匹克的服装订单金额也低位数下滑。
与之相伴的是今年以来,李宁公司遭遇关店、发布盈利预警、高层换血,还有从不断高起的库存、4年跌幅达76%的市值、遭高盛抛弃、不断下滑的订单等,各种问题屡见报端。日前还关闭的唯一一家香港的门店。截至目前,李宁公司的产品订货会也只童装发布上市,并且在八月宣布此后不再公布产品订货会参考性数据。
8月6日,安踏发布《2013年第一季度订货会表现及2012年上半年同店销售增长》公告:显示2013年第年第一季度季度订货会表现:诚如较早前之公告所指出,国内体育用品行业的竞争持续激烈。经过审慎调整后,加上集团由2013年订单起开始采取新的批发折扣率政策,于七月结束的集团2013年第一季度订货会之订单金额(按批发价值计算)按年录得约20%至30%的跌幅。
匹克2013第一季度产品订货会,鞋类订单金额增长率为正低个位数,平均批发价格增长率,为低个位数。
2013年的产品订货会上,明年仍然是本土体育品牌比较困难的一年。2012的第四季度已经过去了一半,“金九银十”的季节也即将结束,前两个月基本运动鞋行业基本没有回暖的趋势。第四季度虽然秋冬新鞋又涨价的趋势,但是对于运动鞋而言仍然无法突破清库存的阴影。361°的朱晨晔表示,新产品的更新慢,本土运动品牌要回到2008年之后每年20%-30%的增长速度已不现实。对快消品牌来说,一旦库存高起,都意味着形势严峻。目前仍未有迹象表明各品牌库存已见底,估计今年四季度各家清理库存还将长路漫漫。
鞋企应该寻机求变“非变勿扰”
目前庞大运动鞋市场面临的现状就是:高成本-高库存-低售价-短资金-清库存-贫科技。这似乎又成了一个绕不出去的魔咒。面对高库存,业内的分析是行业内企业的恶性竞争引起的。无风不起浪。如此大的损失恶性竞争难辞其咎。面对种种困难,制鞋行业的企业家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来面对接下来的两个月的发展,把我机遇,在最后的时间里寻求到今年最大的收获,是我们应该要思考的问题。
再次不得不提到的还是中国民族品牌的“大哥”——李宁。面对业内的种种质疑,面对集团内部的种种变故,李宁的付出在业内引起了不小的风雨。但是短短的一个月,李宁从低谷走向的一个转变:与韦德签约,赞助NBA,大大投资体育事业,当然也有业内人士分析,李宁的这招是步险棋,但是我并不这么认为。正是由于这种静若处子动若脱兔的精神成就了昔日辉煌的李宁,今天这样的投资不难说是如今拯救李宁最为合适的方式和最好的机遇。对于韦德的新战靴,对于不断推出的新产品,李宁走在了因为库存打价格战的这批鞋企们的前面。同时也为李宁公司迎来了新的发展。主动出击是胜利的第一步。
近几年的鞋行业发展使得快消品的特征越来越明显。新产品的设计研发就成为了最能制胜的法宝和获利的资本。耐克和阿迪达斯为什么能够在全球的运动鞋市场称王称霸?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他们总是在推陈出新,总是能看到新产品的公布和上市。其实只要拿出50%恶性竞争的资本和时间投入到产品的设计研发上,也能赢得李宁与韦德签约这样的发展机遇。
在这个到处都显得浮躁的社会中,作为社会产物的一部分,创新改变未来,机遇改变现状。李宁在今年的最后制造走向成功的机会,各位鞋企的大佬们也一样可以。Q4的突破同样充满变数。群雄割据花落谁家不到最后一刻也是胜负难分。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