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有他们的优势,但我们具有核心的研发实力,这是硬碰硬的实力,是中国服装企业多年积累的成果。”在附加值高、工艺复杂的高端产品领域,中国企业仍然具有相当的优势。
“前两天我向公司展示了一条在柬埔寨加工的西裤。他们的加工成本大约为2.5美元,而要达到同样的工艺水准,在国内加工,成本在4到4.5美元之间。”10月31日,第112届广交会三期开幕的第一天,上海华申进出口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罗振伟拿着实物向记者说明眼下同行们遭遇的难题:服装出口企业正面临着来自东南亚的激烈竞争。
从1989年就开始参加广交会的罗振伟是名副其实的“老广交”。“过去我们的加工成本确实是个优势,但是现在不敢再这么讲了。如今加工环节向国外,尤其是东南亚国家转移的进程才刚刚开始。华申目前有10%的加工业务在境外完成。”
当记者问到“是否认为向东南亚转移会成为趋势”时,老罗的回答发人深省:“关键在于设备。国内的加工设备如果不在短时间内更新换代,这种转移的比例势必还会增加。”
针对这一问题,安徽省服装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昕也坦言,即使是大型企业,设备更新也有较长的周期,毕竟这是一笔很大的投资。而东南亚的工厂则不同,他们的工厂比较新,购置的设备也比较新,使用电脑控制的新型设备对工人熟练程度的要求必然不那么高,这是他们的后发优势。
但是对于中国服装出口企业来说,东南亚的后发优势并非不可抗衡。
广东丝丽国际集团服装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毛宇纯表示,在附加值高、工艺复杂的高端产品领域,中国企业仍然具有相当的优势。她说:“拿我们的丝绸物料和成衣来说,这是我们的核心产品。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有他们的优势,但我们具有核心研发和产品实力,这是硬碰硬的实力,是我国服装企业多年积累的成果。”
毛宇纯说到这点时,从展台中拿出一条水洗牛仔裤向记者展示:“比如这条裤子,我可以说全球只有我们能达到这种工艺水准,这与我们技术团队研发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关系。”
由此也带出了中国服装企业面对强敌的取胜之道: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增强自身硬性竞争力。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