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当前市场整体需求不足,企业采取多种方法积极应对,拼劲十足抢订单、促成交。
主动借产业转移:缓解成本上涨难题
孚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美洲贸易公司一部经理房刘柱告诉记者,为应对日益上涨的劳动力成本,孚日采取了不少办法应对。“一方面我们积极开拓新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另一方面,我们花大力气在内部挖潜上,如改进技术工艺、节能减排来降低生产成本。”
不仅如此,日益上涨的生产成本和招工难,促使企业开始向内地和国外“搬家”。有珠三角企业告诉记者,已经有部分车间在江西、湖南、湖北等内地设工厂。人工工资虽然差不多,算下来比珠三角平均低个两三百,但是内地工厂较少,工人数量比较多,更好招工。
苏州恒润进出口有限公司业务员也向记者透露,鉴于东南亚相对较低的人工、土地、原材料、税收等各方面的成本,公司已经在今年年初在东南亚开建工厂,希望借产业转移之路提高公司竞争力。
上海新联纺诚晔贸易有限公司王蓉蓉告诉记者,欧美日经济低迷,企业两面受压,高端产品难以报价。这家以麻纺织品为主要产品的企业,将目光投向了消费逐渐成长起来的国内市场。
王蓉蓉说,据行业统计,去年麻产品需求在国内翻了30倍,这个数字在目前世界市场一片灰暗之中显得太吸引,更重要的是,内销的利润也相当可观。广州纺联进出口有限公司韩何元同样告诉记者,欧美市场不景气,倒逼企业将目光转投国内。
开拓新产品:为企业带来明显优势
开拓新产品同样是我国传统制造业的优势。台州市黄岩亿威特塑胶有限公司本次广交会上展示了其新研发的以玉米为原材料的水杯。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眼前这大大小小五颜六色的水杯、餐盘和饭盒等等,都是从玉米提炼而来。通过技术研发,将纯玉米淀粉发酵形成聚乳酸PLA,再与生分解树脂合成,形成食品接触安全性更高的材料,耐高温、无污染,已经通过了美国FDA认证,受到海外市场热捧。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