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19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这是国务院首次针对小型微型企业发展出台的政策意见。
关于棉花管理 体制改革问题
赵林中提出当前棉花管理体制阻碍纺织企业参与市场公平竞争。
答复:为保护棉农利益和稳定棉花生产,需要对棉花进口实行总量控制,以防止进口棉过量涌入国内市场,目前不宜取消棉花进口关税配额管理。另外,关于关税配额延期的问题,答复称,为保障国内纺织用棉需要,每年棉花进口计划均是按照当年度棉花产需缺口进行足额安排,从使用情况看,每年配额均未用完。按照相关规定,关税配额可延期到次年2月使用,滑准税配额由于在海关进出口系统无法处理,所以目前暂时还不能延期。但工信部表示,今后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棉花进口配额管理,科学制订进口计划并适时发放,以满足国内纺织用棉的需要。
关于产业转型转移并举 东部地区是关键
赵林中建议,继续发挥东部地区人才技术市场优势,在新的全球产业格局中形成纺织竞争新优势。
答复:近两年东部地区纺织工业的转型升级正在加快进行,江苏、浙江、福建等省化纤、纺机、产业用纺织品投资仍保持较高增速,产业集群、专业市场提升也在加速,服装、棉纺等加工产能也开始向中西部转移;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中心城市加快纺织转型,大力培育建设纺织服装创意园区,发展纺织服装的自主品牌。在自主品牌建设、纺织技术改造、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对东部地区纺织工业也给予了重点支持,下一步将对符合《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方向和转型升级要求的项目继续给予支持。
关于转移并不意味放弃 推动印染行业改造升级
赵林中提出“转移并不意味放弃”。
答复:目前部分沿海地区视纺织工业为夕阳工业,对纺织特别是印染限制改造提升的问题要给予重点关注。2012年,工信部上报国务院的《关于巩固和提升纺织工业竞争力的报告》专门提出支持印染行业升级工作。2012年以来,围绕印染行业转型升级,工信部主要做了三个方面工作。一是改善印染行业发展环境。2010年工信部发布了《印染行业准入条件(修订版)》,2012年将在全行业落实准入条件,公告一批符合准入条件的企业名单,促进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改善印染行业社会形象;加强与金融、财税部门沟通,使印染行业不被划入两高一资银行重点监控行业,同时通过降低进口关税税率支持印染装备提高水平。二是明确印染行业重点改造提升方向。组织开展印染行业技术装备情况及相关技术可实施性的调查研究,明确印染行业发展的方向,形成印染行业技术改造实施方案,争取纳入国家支持重点。三是提高地方和企业对印染改造提升的积极性。通过政策协调宣传、企业交流辅导等措施,引导地方提高对加快印染改造升级的认识,指导企业做好技术改造项目储备,将有限的国家支持政策落在实处。下一步,工信部还将组织专项调研,协调相关部门重点推进江苏、浙江等省印染行业升级有关工作。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