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民说,欧盟、美国、日本三大传统市场占中国纺织服装出口比例超过40%,通过观察裤子、毛衫、连衣裙、衬衫、T恤五类主要商品在三大传统市场表现发现,欧洲五类商品的需求均出现下滑,下滑幅度在6.6%-21%之间,美国市场除了连衣裙以外,其他类别均出现需求下滑,下滑幅度在4.2%-8.1%,日本市场只有T恤需求下滑。
中国主要服装出口商之一的上海飞马集团董事长陆龙生告诉记者,当前公司在手订单不超过3个月,而正常年景服装企业在手订单一般排到6个月。
陆龙生对明年的服装出口前景并不看好,“不采取措施明年的出口就会下滑”。欧盟和日本是这家公司的前两大市场,欧洲因为欧债危机的深度发酵以致其需求相当长时间内都难有实质好转,而日本的经济低迷加之中日钓鱼岛纷争,当前日本市场订单下滑幅度甚至超过了欧盟。
中国最大的服装出口商之一的广东省纺织品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凌方才说,形势糟糕的时候,出口商的分化开始呈现。中小企业在行业洗牌中的陆续出局,订单和资源开始集中到大型出口商手中。这家公司今年1-9的出口额增长就超过10%。
业内人士表示,当前开工率的分化也印证了企业的分化,当前大型纺织服装企业的开工率普遍在80%-90%,而中小企业开工率仅仅只有五到六成。
订单转移明显
德国体育用品巨头阿迪达斯在今年10月关闭其在中国的唯一直属工厂,耐克等采购商在华的采购也在缩减。这些消息随即引发了外资代工厂迁徙的广泛讨论。
“经济低迷使得消费者对价格更为敏感,中低端的服装更受欢迎,日本和欧盟有不少订单转向了劳动力更为便宜的孟加拉、越南和柬埔寨。”张新民说。
凌方才也表示,持续数年的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涨后,几乎所有的采购商都在要求生产进行转移,该公司也建议与之合作的工厂赴孟加拉、柬埔寨开厂。“现在增量部分基本来自海外工厂的贡献。”
当前,一个车缝工孟加拉的月薪为48美元,折合人民币300元左右,而中国的这一工种月薪在2500-3000元。
三杉集团人士在广交会期间也透露,在客户催促下,2011年已经在柬埔寨投资设厂,今年年底新工厂就将投产。除了劳动力成本差异这一因素外,规避关税也是产能转移的原因之一,从中国出口的商品,在日本要征收9%的进口关税,在美国要征收10%以上关税,但是东南亚多国可实现近零关税出口。“这10个点的关税,就是我们产能转移之后的利润。”
<<上一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