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工控专区 >正文

我国机器人产业快速崛起 全球增速第一

来源:中国传动网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02日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更新,人与新型机器人之间的交互式控制、机器人感应系统以及机器人视觉系统的完善,将满足用户更高、更广泛的市场需求,专用机器人的装备数量将大幅上升。据专家测算,2010-2013年将新安装80000台专用服务机器人,主要集中在救护和保安机器人、农业机器人、物流系统、检测机器人、医疗机器人和多功能移动机器人平台等领域。

短兵相接 与狼共舞争市场

目前,世界工业机器人装机总量已达到一百多万台,主要分布在日本、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以汽车制造业为例,每万名生产工人占有机器人的数量,日本为1710台,意大利为1600台,法国为1120台,西班牙为950台,美国为770台,中国还不到90台。如果考虑到制造业整体对机器人的需求,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潜力巨大。有鉴于此,国际机器人产业巨头纷纷在华建厂,全力拓展中国市场。

中国机器人生产企业面临着机遇与挑战:一方面是巨大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则是要与狼共舞,跟国际巨头短兵相接,争夺市场。

新松机器人总裁曲道奎表示,机器人的制造及应用水平,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制造业水平,发展机器人产业应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机器人的广泛使用是我国从制造业大国走向制造业强国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加大了对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关注程度,“十二五”规划中明确了对工业机器人产业予以重点扶持。目前,我国机器人产业化正处于关键的转折点,如果政府能够在基础科学方面组织攻关,在市场开拓方面给予国内优势机器人生产企业更大的扶持力度,我国机器人产业将步入发展快车道。

业内专家认为,工业机器人是一种典型的实践性技术,应用是技术进步的动力。目前,我国已经能够生产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平面关节型装、点、搬运、码垛机器人等系列产品,不少品种已经实现了小批量生产。但在基础零部件制造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高性能交流伺服电机和精密减速器方面的差距尤其明显,造成关键零部件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影响了国内机器人生产企业的竞争能力。

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复杂的竞争环境给我国的机器人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政策扶持和市场需求强劲的大背景下,如果能在发展中解决存在的问题,“中国制造”的机器人将走得更快、更远。

 

<<上一页[1][2][3]
阅读数量(673)
分享到:
 更多关于 工控专区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