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中心副主任肖鹞飞表示,需求弹性明显的产品下降幅度较大,也印证了国际市场需求没有恢复到原来水平。
当然,在走访本届广交会的过程中,许多企业对本报记者表示,政府出台的扶持政策只是帮助企业在“寒冬”中过得更加从容,真正熬过“寒冬”还得靠企业自身。
“转型升级”
对于本届广交会“采购商到会和出口成交”双下滑的情况,肖鹞飞提供了另一种可能见解。他认为,除了欧美日等传统市场需求恢复不大外,在广交会举办期间,许多专业性展会同时在广州周边城市举办,分流了部分客商;此外,网上平台也在发挥作用,老客户可以直接下单,不需要到现场来。
“广交会的‘窗口’作用可能在下降。”肖鹞飞说。
电子商务的 “大行其道”让梁涛感受到了价格竞争压力。“客户往往都货比三家才作决定。”梁涛说,采购商现场下单的很少,广交会主要是作为展示形象、维系老客户和建立新客户的平台。
来自加拿大Lumitech公司的采购商Davoud也曾对记者表示,经济危机下采购商钱包“缩水”,为了节省费用,相当一部分采购商在参加完周边的专业性展会之后就不再参加广交会了。
不过,来自本届广交会的采购商到会数据显示,老采购商特别是忠诚客户所占比例在上升。
老采购商与会137936人,占73.31%,比上届提高8.31个百分点,创广交会分三期举办以来的新高。在主办方看来,这是由于本届广交会扩大了招商范围,较好地稳定了老采购商与会。
刘建军介绍说,转型升级效果初显。他引用的数据之一为:品牌展区成交125.8亿美元,下降5.4%,比总成交降幅低3.9个百分点;每家品牌企业平均获得的订单数是非品牌企业的3倍,平均成交额是非品牌企业的6.2倍;创新产品多、设计研发能力强的企业成交情况明显好于其他企业。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