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很多中国企业给自己取一个‘意大利名字’就觉得够用了,现在这种做法已经不容易产生吸引力,人们觉得购买一个实际存在的意大利品牌作用更大。”他说。
究竟指望意大利品牌在国内市场上起到什么作用呢?一位参加广交会的中型餐具企业销售人员说,这就等于凭空给自己的产品“镀了一层金”。“很多企业也是迫于无奈,国内市场就认‘洋品牌’,有了这个以后进卖场更容易,而且也能卖出高价。”
事实上,很多消费者并不清楚这里面的差别。近年来,国内市场上的“伪洋品牌”现象一直引发很大争议。在很多消费者看来,无论是自创“洋品牌”还是买来的所谓真的“洋品牌”,都有试图鱼目混珠的意味,而打着洋品牌旗号、通过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的行为也屡见不鲜。
那么,购买洋品牌装在毫无渊源的中国制造身上算不算“欺骗”?罗曼·杰罗诺克说,在他看来,这种行为并不违反法律。“转让品牌本身不是问题,我们和中国厂商的交易符合意大利和中国两地的法律,但是如何运用这些品牌,那是购买者的事情,他们应当负起责任。”
中国企业到底该买什么
在一些专家看来,购买品牌本身并无对错之分,关键在于中国企业希望通过购买品牌获得其内在价值还是仅仅给自己弄面“金幌子”。
广东商学院有关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企业购买“洋品牌”,重点应放在获取该品牌的设计能力和营销理念上,而不是想着通过获取“洋品牌”三五年的使用权挣快钱,“我国一些汽车企业的跨国并购行为可以参考”。
即使作为一个受益者,罗曼·杰罗诺克也给出了同样的看法。他说,在他看来,意大利老品牌的价值绝不只是一个有着数十年历史的老牌子那么简单。“在这些品牌背后,都要有能够支持这些品牌延续和发展的设计和营销能力。我觉得中国企业应该更注重这些能力的获取,将更加成熟和国际化的设计能力通过购买品牌融入企业自身的发展进程中,才是对消费者和企业都有利的事情。”他说。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