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LV等奢侈品欧洲提价后仍比国内便宜30%

来源:中国轻纺原料网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07日

代理商模式增加销售成本
  有业内人士指出,奢侈品在华售价高企的另一个主要原因系代理商模式,“奢侈品在进入中国内地时由于对市场不熟悉、前景不明朗、政策不够了解等原因,多数采取代理商开店模式,其中不仅带来管理问题,还可能通过一级、二级代理商推高品牌的零售价。 ”上海米岚城市奥莱公司常务副总裁胡立炜告诉记者,“以杨浦新开的奥特莱斯集合店为例,它所采取的买手制的形式缩减 20%到30%的中间经销商成本。 ”
  胡立炜说,集合店之所以价格低廉主要原因是买手制直接订货,这些买手与欧洲品牌之间至少有十年的合作关系,他们受邀参加订货会,通过现金买断的方式拿走最新货款,通过自己的集合店销售,“经销商拿货存在高损耗、营销费用等,预付款项约为总价的20%,但买手制购买的商品对于品牌商来说不予退换,现金支付,风险更大,但价格也更低。 ”
  一位奢侈品行业人士透露,品牌给经销商的售价一般为零售价的五到六折左右,经销商开店的人工、给商场的租金、物流等成本都会转嫁到消费者头上,经销商占据渠道优势后,甚至能掌握品牌定价的话语权。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随着品牌不断扩张、市场知名度逐渐提高,不少奢侈品牌已在着手收回代理权,Hugo Boss、Burberry等品牌都曾宣布转为直营,Coach、Gucci、Prada等也已转为直营,然而品牌定价并未因此应声下跌,除了直营店本身开店成本、营销成本、物流成本外,更为隐性的原因是,国内消费者的购买热情助涨了品牌涨价的底气。
  炫富心理导致奢侈品大有市场
  贝恩公司《2011年中国奢侈品市场研究》显示,2010年中国消费者的奢侈品消费总额约2120亿元人民币,包括港澳地区在内的大中华区奢侈品消费额已跻身世界三强,达1595亿元人民币,排名仅在美国和日本之后。
  “中国是全球奢侈品消费最大的需求市场,尽管品牌以每年10%左右的增幅提价,但购买力却并不受影响,涨价成了常态化的选择,价格越贵,买的人似乎越多。 ”奢侈品观察人士欧阳坤指出,奢侈品采取的并非成本定价法,而是价值定价法,这种定价规则一来让市场始终处于半饥饿状态,二来不受原材料、人工成本涨跌的影响。不仅如此,国内房地产商的“求奢若渴”也令奢侈品气焰高涨,商业地产专家杨咏诗告诉记者,一些商业地产商为了引入高端品牌,不惜以免租金仅收提成的方式分担风险,更是满足奢侈品牌各种苛刻的装修要求,给予部分大牌以补贴。
  “中国这些年收入分配差距拉大,高收入人群往往要显示自己的品位,而收入不高的消费者又在省吃俭用购买奢侈品炫富,面对这样的消费群体,品牌自然制定高价策略,再涨都有人买。 ”梅新育分析指出。此外,一位奢侈品行业人士私下透露,中国奢侈品消费中礼品也是重要方面。
  早期信息不对称致差异化定价
  有业内人士指出,品牌在进入中国内地市场初期,利用信息不对称特意拉高定位,有效占据高端市场的空白。商务部去年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手表、箱包、服装、酒、电子产品五类产品的20种品牌高档消费品,海内外的差价,内地市场比香港要高45%左右,比美国高51%,比法国高72%。
  “以Zegna为例,在意大利一套普通西装只要五、六千元,但在中国内地却动辄两万,这些品牌其实很懂中国。 ”聚尚网CEO牛利犇曾公开表示,即便奢侈品关税降低,打造高端品牌形象的奢侈品仍不可能主动降低身价。
  事实上,不仅是奢侈品,餐饮、服装、汽车等一些国外平民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后,却摇身一变成了大众追捧的高端品牌,星巴克中杯美式咖啡在美国售价折合人民币12元,进入中国后却卖21元;耐克前不久被罚的高端篮球鞋在美售价仅800元,入华后却飙升至1299元,差价近50%;哈根达斯在美国超市每500克售价折合人民币才50元,在中国单粒的价格却高超过30元。
  业内人士指出,洋品牌的心理优势同样是其身价高企的原因所在,“在洋品牌刚进入中国市场的十几年前,在国外生活过的中国消费者并不多,不少国外二线品牌正是利用这样的信息不对称在新兴市场定位高端,赚取利润。 ”某奢侈品品牌市场部人士朱先生告诉记者,“事实上,这些品牌在中国卖的不是产品也不是功能,更不是性价比,他们在向中国消费者销售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 ”
  近年来随着消费信息的透明,这种由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价格偏差正在被更多国内消费者所熟知,代购、奥特莱斯、奢侈品电商等针对价格敏感白领的商业业态应运而生。
  【趋势分析】
  买手制奥特莱斯价格低过香港
  “和国外市场不同,中国的奢侈品消费群中大多数还是普通白领,哪怕是省吃俭用,仍然要买一个奢侈品包,对于这部分价格敏感的消费者而言,奥特莱斯这样的新兴业态有很大的市场。 ”胡立炜分析说。
  上周四下午,记者来到杨浦新开的绿色米兰城市奥特莱斯,店内仅有少数品牌店,多数店铺为买手制集合店,一家买手店老板告诉记者:“店内多数货品都为欧洲买手店内刚下架的款式,能在市场价的基础上打五至七折左右。 ”记者在店铺看到,HUGO BOSS一款货号为501109HD0293的休闲T恤原价2900元,折后价1450元,另一款货号为501109HD0248的休闲西服原价5900元,折后价2950元。此外,一款原价35000元的BV女包,折后价28000元。记者观察到,奥特莱斯店内的所有Coach包款价格都在3000元以下。
  胡立炜坦言,为保证买手店内的货品无假货,品牌对于每个产品都会检验器报关单和授权书,万一店家有掺假行为将采取“假一赔十”的惩罚措施。奥特莱斯内还将引入奢侈品护理店,今后购买商品或将赠送一至两次的免费护理。 “市中心的奥特莱斯和郊区不同,没那么多的经营面积按不同品牌展示,只能采取集合店的形式增加坪效。 ”胡立炜说,未来几年内,将在上海开出1家买手主力店以及4家奥特莱斯店。
  奢侈品触网吸引年轻消费群
  今年下半年另一明显的行业趋势是:奢侈大牌们开始放低身价,低调“触网”。事实上,对于电商联姻,奢侈品向来持谨慎态度,主要是电商渠道或难以保证购买体验降低品牌形象,但似乎在经济下滑的形势下,品牌们愿意试水这一渠道。
  十月初,意大利顶级奢侈品品牌Salvatore Ferragamo公开宣布正式授权走秀网,在其网站成立官方销售平台,一周后,DVF、ReaValentino等欧美品牌同样授权于商品网,产品涵盖服装、鞋履、箱包、配饰等四大品类。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国内多数奢侈品电商都通过国外折扣店或代理商拿货,获授权比例并不高,难以保证商品的流行度甚至正品保障,但价格上相较实体零售店存在较大的优势。在一家奢侈品电商网站,记者看到,一款原价13000元的Burberry女式大衣折后价为6129元,另一款Gucci的女式长筒靴也从15850的原价打折至12679元,相当于8折不到。
  艾瑞咨询预测截至2012年上半年,中国奢侈品网购市场规模高达135亿元,2015年中国奢侈品网购交易规模或达372.4亿元。巨大的市场规模令奢侈品电商如雨后春笋般崛起。财富品质研究院院长周婷向记者分析指出,目前国内多数奢侈品网站仅仅扮演着渠道商的角色,他们比拼的是价格而非服务,导致用户忠诚度极低,网站经营频陷泥潭,未来,线上交易、线下体验,通过服务留客才是奢侈品电商发展的方向。
  【相关链接】
  内地游客人均每次境外购物5547元
  王珝
  晚报讯 中国内地购物者境外购物开支遥遥领先。全球最大的精选旅游特惠平台Travelzoo旅游族联手美国CNN旗下旅游媒体共同发布一项调研结果显示,中国内地游客海外旅游期间的购物开支在亚太区遥遥领先,平均每次出行的购物花费为874美元,折合5547元人民币。相较之下,日本游客平均每次出行的购物消费为723美元,澳大利亚游客为668美元。

  

<<上一页[1][2][3][4]下一页>>
阅读数量(1010)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