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运动服装品牌谋转型 童装市场成救星?

来源:中国品牌服装网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12日

近日,继耐克、阿迪达斯、安踏、李宁、特步、361度等体育品牌之后,Kappa与国内知名童装品牌派克兰帝共同组建KappaKids品牌合资公司,进入童装市场。这一消息,再次使公众焦点聚集到运动鞋服产业的现境和未来发展上。近年来,国内运动品牌发展过剩,产品同质化严重,频频出现库存不断攀升,销售持续走低的疲软现象。面对国内成人运动服装市场接近饱和的状态,运动品牌都在另寻商机,希望提振业绩,而他们又纷纷把目光投向了被称为朝阳产业的童装市场。

鞋服企业到了节点

第一个阶段在上世纪80年代初,当时的企业依赖于勇气+运气=成功这种模式,只要有能力生产,能满足单一的市场需求,无论款式如何,即使没有设计、没有终端管理,只要做到简单的物流快速反映到市场,就能获利。确实有很多企业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完成原始积累,并成长起来了。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许多企业发现仅靠走量或生产某一单一产品,如衬衫、西装、裤装等是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企业必须考虑如何搭建自己的渠道、维护自己的终端和店面,通过专卖和组合的方式达到增加利润、使经营多元化的目的,也就是在这个时期,中国鞋服企业积极好学和模仿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随着佐丹奴、真维斯、班尼路这些品牌早期进入中国,不仅带来了产品,同时带来了先进的管理信念和模式,教会中国企业如何做连锁加盟、如何做快速物流、如何运作专卖店、如何推进加盟市场的扩充等……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企业仅用了8-10年的时间,完成了学习到崛起的过程,并带动了像美特斯·邦威、以纯等一批企业的快速成长,成为推动中国鞋服企业发展的生力军。

然而进入到2002年后,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市场越来越规范、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国的服装企业,无论是福建的男装、还是汉派女装、杭州女装,均出现了集体衰落,追其原因在于服饰企业创新精神与动力的缺失。

许多服装企业在完成了原始财富的积累和品牌的推动后,对自己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把握市场的能力以及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等问题一片茫然,并苦苦寻找新的突破。

突破不能一蹴而就,必须找到突破点。今天许多企业要面对的问题是:产品日趋同质化,营销流于技术且相互模仿,经营思路依然围绕着产能、规模、自建网络打转,技术研发严重不足,品牌缺乏个性,如果再以一个十年为一个周期,不知又有多少企业和品牌将在下一轮的竞争中消亡。

[1][2][3]下一页>>
阅读数量(453)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