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规模逐渐壮大 技术创新持续发酵--缝机业:迈向更大更强

来源:中国轻纺原料网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12日

  
“十一五”时期,行业经济总量保持增长,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快速提升,实现年均经济增速为11.5%;产品结构调整也取得重大突破,如机电一体化缝制设备占比从“十五”末的2%上升到25.04%,电脑平缝机占平缝机总产量的比例由5%提升到36.5%以上,特种工业缝纫机年产量占工业缝制设备总量的比例由3%提升到9.5%;企业结构也进一步优化。
  技术创新持续发酵
  
尽管中国缝制机械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放眼全球市场,特别是与德国、日本等世界缝制机械技术水平最先进的国家相比,中国缝制机械产品附加值还有待提高,自有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也亟待加强。
  过去10年间,特别是2005年以后,我国技术创新和体系建设效果显著,机电一体化产品已成为我国缝制机械企业研发的主流趋势。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资料显示,截至2011年末,我国缝机行业专利总数为12580项,其中发明专利2952项,实用新型专利4496项,外观设计专利5132项(含纺机类约1500多项),行业累计获授权发明专利总数1187项。
  
其中,内资企业继续保持高效的创新发明势头,全年申报发明专利223项,占发明专利申报总量的77%,申报实用新型专利729项,占该类专利申报总量的93%,申报外观专利613项,占总量的95%。另外在专利拥有总量方面,内资企业也在2011年实现了全面超越,至2011年末,内资缝机企业累计申报发明专利755项,实用新型专利3027项,外观设计专利2094项,分别占总量的25%,67%和40%。
  
  中日主流缝机企业差距进一步缩小。以2011年的发明专利为例,除重机(26项)、兄弟(16项)继续占据行业前两位外,国内企业在前十位中占据了七席,其中上海贵衣缝纫设备有限公司以12项专利列内资企业第一,全行业第三,显示了国内中小型缝机企业强劲的创新活力和我国缝制机械行业良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目前,数字、传感、激光、模糊控制、远程控制技术等,进一步提升和拓展高新技术在缝制机械领域中的应用,已成为全球缝制机械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据悉,为解决缝制机械高速、无油、耐磨等关键技术,一些国际知名企业已将直线电机、纳米材料、磁悬浮等高端技术以及高自动化程度的立体整烫技术和立体整烫设备等,纳入到缝制机械的研究开发中。同时,它们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力度也在不断深入,以此制造出适应各种工序的全自动缝制机械和快速反应系统等。
  品牌管理建设不断加强
从2002年至今,随着我国服装产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我国缝制机械行业也转型升级,企业现代化管理不断提升,品牌建设持续加强。
  
10年间,汇宝、富山、中缝重工、川田……华阳、博特等一大批品牌脱颖而出。据国家工商总局数据显示,目前国家缝纫机类注册商标共15620件,其中2011年新增商标数位2253件。这一数字相比2002年实现了巨大的飞跃。
  
经历了2006、2007年的行业高速发展,以及2008、2009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洗礼,行业和企业都日趋理性,不再简单追求“量”的发展,而是更重发展质量,成功实施产品结构调整、企业管理升级和品牌优化。大致呈现两种发展趋势:一是大多数企业日益专业化,以平、包、绷以及特种机、绣花机等缝制设备全系列化生产为主业,或者是以某一系列特种机产品为主,其他产品进行OEM。二是部分企业产业链化或多元化,不仅生产全系列缝制设备产品,而且产生产缝前的裁床、电机等产品,或更有甚者还跨产业涉及模具、铸造、园林机械等。
  
中国缝制机械行业内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上工申贝集团有限公司,在2005年成功收购世界缝制机械制造业的“王牌”---当时世界排名第三位的德国“DA公司”即杜克普•阿德勒公司,当时引起世界缝制机械行业的震动,也为中国缝制机械企业实施跨国并购树立了一个榜样。
  
中国缝制机械行业内的另一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西安标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近期对外发布公告称,中国标准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远中实业有限公司和西安标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在西安签署了《关于整合中国标准缝纫机公司上海惠工缝纫机三厂工业缝纫机业务及相关资产的重组方案(协议)》。协议中规定,上海惠工三厂工业缝纫机业务和“海菱”品牌将纳入西安标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业务体系和品牌架构中,通盘运营。
  
另外一个案例是,2009年7月16日,杰克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对外发布公告宣布,旗下全资子公司--浙江新杰克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7月1日在德国以4500万元人民币,通过非股权、非承债式的收购方式收购两家世界知名的德国自动裁床设备制造企业--Bullmer(奔马)和Topcut(拓卡),并新成立了Topcut-Bullmer(拓卡奔马)公司。
  
收购后,新杰克成立了拓卡奔马公司。2010年,德国拓卡奔马公司力推新产品,完成真皮裁床和超声波裁床等特种裁床的研发和改型,并获得空中客车、宝马、奔驰等公司的巨额订单。2011年,德国拓卡奔马铺布机D600在中国投产。
  
杰克股份借助拓卡奔马公司的高端自动化技术,加快高端自动化缝纫机的研发,并使其主营业务缝制设备与缝前工艺裁床相连接,加之杰克集团的电机等相关产业,进一步使其成为服装、汽车、航空等行业提供成套方案的服务商和供应商。
  在2011年的CISMA展上,宝石机电股份有限公司也曾宣布,除了涉足铸造产业之外,与吊挂系统实力制造企业欧泰科公司合作生产吊挂系统。
  
最近10年间,我国缝制机械行业企业的现代化管理、管理信息化和设计制造柔性化取得明显进展,“精益生产”、“5S”、“6西格玛管理”等各种现代化管理模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应用,成为企业品牌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有力推手。如新杰克、西安标准、中捷、宝石、富山等大多数企业,先后在企业中成功实施了ERP、PLM等各种信息化管理系统,甚至有的企业引入了精益生产、5S、6西格玛管理等管理模式已经很多年,企业的现代化管理初见成效。
  
此外,我国缝制机械行业企业对品牌建设的投入和宣传意识明显增强,品牌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提升,国内一流服装企业对国产品牌缝纫机接受程度有所提高。如中捷、新杰克两家行业领军企业,先后多年独家冠名赞助有中国服装业“奥斯卡”之称的“中国服装品牌年度大奖”,在近距离贴近服装产业的同时,强化了市场对国产缝制机械的市场美誉度和认知度。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260)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