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农业部在11月份月报中分析认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棉花生产国、消费国和进口国,中国的棉花政策不仅影响着国内棉价,也影响着国际市场和价格。2011/12年度,全球棉花库存创下历史新高,棉花价格随之大幅下跌。中国的收储政策稳定住了国内价格,刺激棉花进口需求大幅增加,也使国际棉价长期位于100美分/磅附近。
2012/13年度,中国以更高的价格收储,在稳定国内棉花产量的同时却导致国内消费量大幅减少,从而使全球棉花库存进一步增加。库存增加通常导致国际棉价下跌,但由于中国收储导致市场供应减少、进口需求增加,因此国际棉价仅出现小幅下跌。虽然目前的进口棉含税价格和中国国内棉价接近,但未来政府如何管理储备棉库存很难预料,而且可能改变当前的价格关系。
11月9日,USDA的利空报告虽与市场预期一致,但并未超出市场的预料,并且在中国政府不限量收储(传言有关部门正在调研,对受灾较重棉区五级棉或将纳入收储范围),由于ICE期货12月合约跌至70美分附近触发中国棉纺织企业和贸易商采购兴趣,加上中国出口数据强劲复苏、经济现企稳迹象,ICE各合约表现出比其它农产品更强的抗跌性。
11月12日,国际市场上询盘主要来自印度、越南、孟加拉国等棉花消费国,中国买家询盘清淡,主要以巴西棉、希腊棉和西非、南非棉花为主;孟加拉国及土耳其纺企询盘集中在即期装运的棉花上。一些外商表示,由于12月底前可装运的印度棉、美棉、澳棉已出去很多,担心无法按期装运和抵港,因此虽然有些低马值、低长度或品质不好的外棉仍在以低于80美分/磅报价,但外商大多都不再敢大量接单,而是主要以销售在港的保税棉为主。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