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结构性过剩成当前主要问题 PTA行业发展呼唤理性回归

来源:中国轻纺原料网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14日

3 并购重组是目前发展的解决方案   
   
困境之下加速行业洗牌,竞争加剧导致两极分化。不分好赖一起过的情况在严峻经济形势下将被打破。据中国化纤协会数据显示,聚酯涤纶行业在2012年1~8月实现利润总额52.28亿元,同比下降60.73%,行业亏损面达32.99%,亏损企业额增加6.5倍,企业赢利能力两极分化现象明显。就此现状,郑俊林提出应当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中国化纤应从过去十年的“技术进步驱动、数量型”转向“创新驱动下的质量效益型、节约环保型”发展模式。同时他认为,加快行业内及上下游并购重组,将会进一步提升产业集中度,培育具备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中 

并购重组带来企业规模与实力的同步提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也得到进一步推进。这为国内聚酯龙头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带来机遇。“企业要把此次危机当成商机来看。”宋则说,“大批企业陷入困境让出了繁荣时期很难得到的极大市场空间,使得国际市场进入的门槛大为降低。”中 

PTA行业低迷以及竞争加剧也使优胜劣汰的规律显现。金铉珉对中国PTA行业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的优胜劣汰表示出关心。原因在于韩国相关企业对此关注度很高,他们认为中国本土实力弱小企业的关门或许能给他们更多生存空间。中国本土的PTA企业在竞争中也要加大并购重组力度,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要注重升级产业。公 

规模化发展思路主要意在降低成本,而成本的降低也为企业带来强有力的竞争实力。这是企业做强的追求所在。   
   
4 参与下游解决问题也是合作方式   
   
在同质化产品过剩的现状下,企业需要在投产时思考产品结构的规划。问及一些企业为何只生产一般化的产品时,企业多数的回答是,这样方便也省事。企业所谓的方便省事指的是前期投入不会高,人力也好找,而且常规化产品需求量大。然而目前的情况却使一些企业销售不畅、“麻烦缠身”。投产前的思考越来越成为企业的必修课。跟风上项目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而对于大型企业来讲,研发更不能“闭门造车”。郑俊林在谈到聚酯涤纶行业出路时表示,加大差别化产品开发时,要加强与下游企业的互动与合作,在进行新产品市场推广时要注意与下游对接,同时要加强终端产品工业设计,充分发挥新产品的突出功能特点。宋则对此表示赞同,认为聚酯涤纶行业要向服务型企业转变,关注客户与消费者的需求。解决客户的问题就是为自己寻找出路。 

在深入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研发与改进产品成为差别化产生需要注意的原则。国内典型的例子要数仿棉丝的研发。聚酯涤纶企业关照到棉花加工企业对生产环境更高的诉求,同时又兼顾到表现棉花优良性能的要求,开发出了仿棉丝。上海中纤纺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瞿燕以此为例,向涤纶长丝的生产厂商提出来了参与下游企业研发的建议,为下游企业生产解决实际生产问题也是商机所在。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716)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