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体育品牌跑马圈地、数量取胜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人工、租金成本的上升以及产品同质化的严重使得密集开店,规模化的边际效益变小甚至亏损。
近日,李宁、安踏等企业先后爆出利润降低的消息,诸多品牌门店纷纷关闭,寒冬气息浓重。专家分析认为,经历了北京奥运会后的迅猛扩张和“粗放式”发展,国产体育品牌已进入深度调整阶段,整个行业将迎来一次重大调整。
国产体育品牌遭遇寒冬
有数据显示,多家国产体育服装企业出现零售网点减少、盈利能力下降等的迹象。今年上半年,李宁集团持续推进销售渠道变革,在新开248家店铺的基础上,对店铺进行了盈利评估,调整经营结构,关闭1200家低效门店,这一关店比例高达15%。截至6月30日,李宁常规店、旗舰店、工厂店及折扣店的店铺数量为7303家,比去年底减少952家。另外,安踏体育今年以来门店总数也减少了110家。
记者在北京西单、王府井等商圈采访时发现,许多国产体育用品扎堆的商场里,经销商大都打出了降价促销的广告。然而,与人流密集的时尚品牌和国际体育品牌服装专卖店里人头攒动相比,体育品牌服装商场的店面显得相对冷清。
中投顾问轻工业研究员熊晓坤告诉记者,国产体育品牌跑马圈地、数量取胜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人工、租金成本的上升以及产品同质化的严重使得密集开店,规模化的边际效益变小甚至亏损。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