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李宁关闭上千家门店 服装行业面临大调整

来源:中国品牌服装网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15日

疯狂扩张导致“营养不良”

从国产体育品牌的发展轨迹可以看出,在过去短短几年时间里,国产体育品牌经历了一个“爆炸式”增长过程。2008年北京奥运会给中国体育品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借助消费者被激发起来的体育热情和商业赞助、广告营销以及之后的港股上市,许多体育品牌赢得了充足的资本,企业发展势头蒸蒸日上。

在这一过程中,许多体育品牌在二、三线城市大量开设门店,一方面为港股上市提供“业绩”,同时也通过这种方式占领二、三线城市市场。

2009年运动品牌李宁的收入规模超过运动用品巨头阿迪达斯,跃居中国体育用品市场第二名,与行业龙头耐克的差距也在逐渐缩小。

“由于在迅速扩张过程当中不注重品牌特质的开发,导致了同质化竞争严重,现在过多的体育品牌门店扎堆,使得相互之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这些门店当中也存在很多低效门店,经营和管理效益不佳。”网络营销专家姜云鹭说。

姜云鹭认为,体育品牌企业不仅面临同行业的同质化竞争压力,同时还受到休闲服饰的市场挤压。随着越来越多的时尚服装品牌出现,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实际上,在中国休闲服装品牌大量出现之前,国产体育品牌服装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部分休闲服饰的功能,现在休闲服装正逐渐分解运动品牌服装市场,加上电子商务的发展,很多低价格产品迎合了消费者的网购需求。

深度调整期面临转型压力

专家认为,要改变目前这种现状,企业首先应该明确自身定位,注重调整自身产品结构,增强产品特性。熊晓坤说,目前国产体育品牌面临着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双重压力,一方面,众多国内体育品牌“同室操戈”,竞争激烈;另一方面,诸如耐克、阿迪等国际运动品牌正通过低价策略,进军二、三线市场,给国产体育品牌造成巨大的压力。因此,国产品牌急需找准品牌定位,理清发展思路,调整产品的结构,通过提供具有个性化的产品来打响自己的品牌。

其次,企业需要转变粗犷的发展模式,提升盈利能力。有专家指出,以李宁为代表的国产体育品牌的规模化扩张,大而不强的发展模式遭遇困境,体育品牌应该转变经营发展的战略。应放弃当前密集开店、数量取胜的粗犷发展模式;细分产品线,通过渠道、营销、服务等多种措施,提升单店盈利能力,真正做到既大又强。

第三,应当结合当下的电子商务特点,改进营销方式。姜云鹭建议在网络和新媒体迅猛发展的当下,企业应该注重对电子商务的有效利用,多渠道整合经营。电子商务可以减轻营销链上的投入,降低服装最终的交付成本,从而形成价格上的优势。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492)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