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工控专区 >正文

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政策、标准缺乏 发展受掣肘

来源:中国传动网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15日


 
在目前的机器人产业格局中,汽车制造和电器电子行业占据一半市场。市场份额看起来很大,但这部分市场实际已是国际机器人巨头的囊中之物,国内企业难有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机器人产业需求有多样化、碎片化的特点。机器人产业需要面对不同行业、不同工作环境、不同标准下的工作和服务,即便是批量生产的机器人也需要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进行定制性改动。正因为这种需求特点,国内企业在一些细分市场如果策略得当,推出一些性价比高的产品,还是存在很多机会。这些追求产品“小众化”的企业日子会很好过。
 
“十一五”及“十二五”期间,国家863项目、国家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国际合作重大项目等多个项目涉及机器人领域,各地也在大力投资机器人产业。不过,尽管从中央到地方都有扶持计划,但总体零散、不成系统,难以形成协同发展,这导致扶持效果总体并不理想。工信部装备司副司长王卫明也指出,行业归口和行业规划还需明确,行业政策和标准研究还存在缺位。
 
如果说行业发展初期,江湖混战、野蛮生长是一个必经过程,但经过10年发展,中国机器人产业自上而下进行整体规划或许已经到了时候,国家标准出台的时机已经成熟。
 
目前《服务机器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已出台,但尚未明确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没有成立,也没有国家级的标准检测中心,这些都不利于业内与决策主管部门之间的常态沟通,也不利于专项规划的落实。这些基础性工作对于未来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尤为重要。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776)
分享到:
 更多关于 工控专区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