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订货会中,产品都会分为若干系列用于支撑一个专卖店,一旦代理商仅凭自己的市场经验来下单,往往看中哪个系列,就会在这个系列上多下单,造成系列下单不均衡,回去之后往专卖店里一放,完全变了样,成了一组散拼的货,根本卖不动了,卡西龙(中国)有限公司品牌总监蔡笃良告诉记者。
事实上,一个专卖店对鞋服的SKU(库存进出计量的单位)数量有较为严格的要求,从宽度上讲,它要求有足够的品类支撑,并且能按照季节波段陆续有货上。
举个例子,冬季产品中有T恤、长T恤、卫衣、外套等各大品类,怎么样才能做好这些服装搭配,做到专卖店能成系列上架卖货,这都要求产品结构合理最优,而如果采用了小规模的配货,这样的问题便可以迎刃而解。
“现在,大家所谓的配货制,都是在小试牛刀,就是拿一些必定款和搭配款作出现货。目前,童鞋企业中比较普遍的做法就是利用搭配手册,在这样的搭配里既是对下季产品款式的一一体现,更是将必定款和搭配款着重体现,从订货开始就帮助代理商加强货品把控能力。”野豹(中国)儿童用品有限公司企划经理陈剑荣悦道。
不一样的配货制
过去几年,泉州童鞋品牌在订货模式上一直在转型,一直在摸索,从原来的半期货式逐步发展,希望最终能够实现期货订货。而现在却要重回老路,做现货调配,很多人认为这就是传统模式下对代理商订货的特别政策。
其实,传统的期货订货模式并没有变,仅是为了更好地把控产品结构,他们基于对市场信息的真实反馈,根据这些销售数据对市场做出正确评估的砝码,按照消费偏好、不同区域,对症开发产品,加上自己的一些操作经验先行开发出一些现货,也就是必定款,剩余的再采用期货订货。
“这些现货都不再需要提前半年下单,只是等到季节快到了,提前生产小批量的货品到市场上卖,根据市场销售的情况,及时补单,而那些已经过市场验证能销售的货品,才是他们补单生产的货品,所以基本上现货的货品库存风险小,款式滞销的可能性也比较小。”业内人士张晗悦。
他认为,在如今经济形势的大背景下,很多企业重新走回配货模式也是正常的,特别是正在发展中的童鞋品牌企业。
这两年,童鞋企业们陆续实现全期货后,期货制并没有达到理想中的订货销售状态,期货带来的大量订货似乎成为“仓库转移”的代名词,预估的订货规划往往与时隔半年的市场出现偏差,而分散到各大品类的订货无论在单量上还是在产品结构方面也无法优化。
另外,摆在童鞋企业面前的还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他们的代理商无一例外都是做鞋出身,在服装上的实际操作经验几乎为零,对于这些刚开始做童装又不懂的代理商,总公司为了支持他们,先拿点货品给他们,让他们先卖,甚至是卖不掉的后续退回给总公司,目的都是为了支持他们更快速地了解童装的销售和货品组合,尽快融入专卖店的运营模式中。
那么,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库存,如何帮助代理商和经销商进行货品销售,快速步入专卖体系发展轨道,配货制正是这把解决症结的大门钥匙。
<<上一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