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招工广告写月薪1800元,能招到人;现在写“3000元左右”。当然,工人实际平均月薪低些,2700元左右。招工注明宿舍配电脑、通宽带———这是对90后的标配。年龄的差异在厂里非常明显。养家难,中年工人黄海计件工资高出年轻人一截,但他不敢停,叹口气说:“现在什么都涨价,孩子以后还要花钱。”
相比3年前,工人薪水上涨70%、厂租上涨50%,利润则下降。荧光马夹原先毛利率10%,现在降到5%,在服装外贸仍属高利润,很多企业已亏损。
小工厂倒闭潮
上次熬过2008年,2009年业务大爆发,以至于蔡大同得把订单分包给6家同行。去年他减少分包商,今年则全部自己生产,为此这6家分包商已有一半倒闭。蔡大同的厂有180个工人,“三四十人的小厂,多数倒闭了。”
同行纷纷关厂,蔡大同没考虑出口转做内销。他在坚持,除了外贸公司介绍的欧洲客户外,自己开拓了一个美国客户。最近美国客户来拜访说美国经济在复苏。蔡大同相信了,因为这客户的订单在持续。
“内销回款周期长,要先做库存,等到季节发客户,结算时间超半年。”他目前回款周期3个月。做内销,蔡大同不光怕找不到渠道,还怕资金链扛不到见效益的那一天。
小订单消失了,去年大客户订单继续做着,但大订单的量也少了一半。欧洲以前街头执勤人员穿这种荧光马夹是一季一换,现在是穿两季。蔡大同已不再关注人民币升值问题,现在必须靠走量来维持工厂运转,降利润暂时能扛,但出口量不能降。如果现在两个大客户的订单不再续单,立马意味着工厂终结。
福建省纺织行业协会有关人士说,今年一开始,全省纺织服装出口就大降30%。对于今年纺织服装出口形势,工信部年初还乐观预判,半年后转口说“利润持续下降,企业亏损面扩大”,亏损额同比大增128%,并表示“更多中小微型企业面临淘汰风险”。
外贸寒冬等待黎明
不光服装出口业感受到寒冬,福建茶叶进出口公司业务员也说,做外贸17年,第一次感到出口这么难。
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掌握着贴近市场的数据。“今年前三季度出口形势不太乐观。”中国出口信用保险福建分公司业务管理处处长张午说,出口数据2008年是谷底,2009年回升到2007年的良好水平,2011年福建出口还增长30%多,但2012年形势明显逆转,订单下滑,价格也不好。比服装出口更严峻的是电子产品。张午说,从全球经济的角度来看,商品过剩,赊销成主要竞争手段之一。
业内人士说,服装行业寒冬,品牌企业好熬一些,行业洗牌中生存下来的有望获得更大市场。外贸服装要有对渠道、客户的控制权,才能提升优势,但短期很难达到。很多外贸服装企业在转型内销,生存下来的也能在下一轮经济周期繁荣。另外,不少企业尝试把业务重点转向巴西、印度、澳大利亚等新兴市场,避开竞争太激烈、需求又萎缩的欧美市场,也有机会度过低谷。这是一个各显神通的“外贸冬天”。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