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快时尚”生猛 本土服装够得学

来源:锦桥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21日

这些快时尚品牌的快速扩张,也逐渐蚕食本土服饰的市场份额。

“就一般的购物中心而言,快时尚所占的市场份额大约为30%。”MC大中华区市场总监何斌表示,在未来十年内,这个数据还会继续增长。

中鼎睿石控股有限公司服装营销管理顾问桑伟胜在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从线下商场零售来看,快时尚所占市场份额也越来越大,占比达20%~30%。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13-2017年中国快时尚行业商业模式与投资风险分析报告》显示,2011年,全国服装总销售额增长了27.33%,而快时尚品牌的销售额增长了将近50%。

冲击:

本土品牌不受商场青睐

和快时尚品牌的快速扩张相比,本土服装品牌今年则受累于高库存和利润严重下滑,显得力不从心。

据今年的三季报显示,国内22个A股上市服装企业的库存已经超过380亿元。

而渝派服饰冬季衣物订单也下滑了三成左右,这些本土品牌曾在上世纪90年代入驻本地商场,现在几乎已经完全退出。渝派服饰协会会长邓毅在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渝派服饰主要以批发为主,在重庆零售市场所占比例只有10%左右。

据统计,ZARA已经成为中国零售业中门店平效(一年度内平均每平方米单位销售金额)最高的零售商之一,平均平效4179欧元,是国内服装企业的4倍。何斌介绍,在重庆地区,目前快时尚品牌门店平效可达到3000元,本土品牌则只有800元左右。

从商场来说,能够快速聚集人气的快时尚品牌也成为他们争夺的香饽饽。

“H&M和优衣库等国际快时尚品牌名气大,消费人群年轻化,其品牌效应能给整个商场带来人气,这是我们最看重的地方。”大渡口新天泽国际广场营销企划部汪嗣扬昨天在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沙坪坝煌华新纪元广场策划部相关负责人也表示,随着近年来外来百货公司和品牌的入驻,改变了消费者的口味,本土商场也在不断提档升级,引进了大量更具人气的外来品牌,本土服饰已不具备优势。

名词解释

快时尚

时尚界以“快、狠、准”为主要特征的快时尚迅速兴起,带动全球的时尚潮流。快时尚服饰始终追随当季潮流,新品到店的速度奇快,橱窗陈列的变换频率更是一周两次。与速食年代“求速”的特点如出一辙。超高频率的更新的快时尚,永远追随潮流的特点,则让追求时髦的人趋之若鹜,扎堆采购。

纵深

品牌与原料难住渝派服饰

针对快时尚品牌,在业内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流形象、二流产品、三流价格”。而这恰恰是快时尚品牌的成功之处。

中鼎睿石控股有限公司服装营销管理顾问桑伟胜表示,首先,这些快时尚品牌基础好,采取直营模式,可以很好地控制价格以及清理存货,达到以批发价格做零售的效果。而国内品牌基本都是走代理加盟的路线,原价300元的衣服到终端销售的价格可能是600元甚至1000元,在价格上不占优势,也无法避免库存问题。

本土品牌如何能“快”起来呢?桑伟胜认为,首先要解决品牌形象和控制成本的问题。据了解,重庆目前有3800余家服装生产企业,但全国驰名商标仅1家,能够在全国叫得出名字的单个服饰品牌并不多。其次,快时尚品牌的杀手锏是货品更新快,紧随潮流。而许多本土服饰大多是在上个季度就把下个季度的产品设计生产完毕,无法跟随当季潮流,库存周转率也不高。

渝派服饰协会会长邓毅认为,重庆服装品牌要做出更多的款式,还受到原材料的制约。目前,国内成型的布匹批发市场在杭州和广州,本地的布匹批发,一方面是价钱贵;另一方面是种类不齐全。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878)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