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城主要围绕产品设计、研发、检测、展示、技术推广及培训等科研与行业服务,在工业城形成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构建从纤维到面料再到服装设计、制造等各环节协同创新的科技服务体系;围绕面料的设计、研发和制造,承接国内外高端面料及后整理先进制造技术的转移;围绕国际化合作,吸引国际先进的面料设计和生产企业入驻。
以商招商、技术引领、综合服务
华茂国际工业城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纽带,承接国际国内高端纺织产业转移,形成产品、企业和区域三位一体的品牌效应。谈到华茂国际纺织工业城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的特点和经验,詹灵芝向《服装时报》记者总结了几点。
一是政企联合,以商招商。安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工业城承接转移的工作,成立了高规格的项目指挥部。通过多元投资、多途径合作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多种形式,打造安庆千亿纺织产业基地的先行区和示范区。其与江苏常州杰多印染有限公司及上海集丝坊时装有限公司合作的总投资1.5亿元的年产4500万米高档染色面料项目、与意大利BESTE公司合作的总投资2亿元的年产2000万米高档染整新颖面料项目等实现了以商招商、合作共赢。
二是技术引领,定位明确。在项目招商中,坚持好中选优、优中选特;在软件上力邀国外技术专家加盟指导,力求起点高、技术新、建设快;在硬件上注重设备的选型和配置,引进国际一流装备;以面料的设计、研发和生产为带动,打造纺织创新基地。
三是资源共享,综合服务。工业城环境与中科院合作利用水煤浆技术,可解决安庆市及周边所有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在工业城园区中,除了建设科研与行业服务的创新研究平台外,还将建设银行、保险以及物流等服务平台。
产业转移提升阜阳纺织GDP增速
近日,在安徽省阜阳工业园采访时发现,无论是已入驻园区的企业,还是正在投资10亿元建设的园区都呈发展壮大之势。这里的纺织产业已寻找到自己承接纺织服装产业转移的新定位、新角色、新优势。
安徽省阜阳市是位于全国重要的六大铁路枢纽之一,陆陆十分便捷,连接重要城市上海、北京、天津的汽运,加之人口密集,内需动力巨大。阜阳市纺织协会会长张鹏举向记者介绍:“近3年来,阜阳纺织创造GDP的速度每年都以25%的速度增长,其原因是内地企业向阜阳的转移以及近200万名农民工中的佼佼者返乡创业的结果。”
那么,为什么在纺织形势复杂的情况下,却“风景这边独好”?为此,《服装时报》记者走访了几家驻园企业。“我回家乡办企业这叫‘守家在地’,人脉多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政府支持力度大,今年我们已实现产值超亿元了。”来到豪斯服饰公司,阜阳返乡创业的典型,在宁波打拼十几年,回到家乡创业的豪斯服饰总经理董建平与记者聊了起来。由于他的订单相对稳定,生产上没有大的变化。当记者问及回家乡创业的好处时,他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指着一大片正在建设的厂房说:“那是二期工程,预计明年5月投产。”
走进以生产白平布为主的俊亮纺织的车间,从工人繁忙有序地劳动和机器满负荷运转的场景不难看出其订单饱满。俊亮纺织的负责人郭秀霞告诉记者:“今年比起去年是受了些影响,但我们的布属于低档市场的,大多用来生产服装的兜布,只要牢度质量过关,色差和疵点都在其次,市场还可以。今年产量有所增长,只有一点点存货而已。”
而从浙江绍兴转移到阜阳的彩韵服装以生产T恤为主,主要是贴牌出口。从生产管理和库内发货繁忙的景象可以看出,彩韵的订单十分充足。彩韵负责人钱发林操一口浓重的绍兴普通话说:“转移到这里来,我觉得最大的省心之处就是招工比绍兴强多了。”
“我们准备把总厂也转移过来,新厂房马上就进入机器安装阶段了。”奇美袜业董事长边岳峰兴奋地带着记者参观新厂房,从浙江诸暨大唐镇转移来的奇美袜业日产8万双袜子,明年将达到日产20万双。其去年的产值为5000多万元,今年已完成了4200多万元。
几家企业走下来,记者感到其共同之处显而易见,生产、扩张都很正常,经营蒸蒸日上。阜阳工业园管委会主任郑海涛向记者介绍:“除了劳动力、交通和基础设施等条件的优势之外,这里距阜阳四季青国际服装城仅一路之隔,前店后厂的优势互补性强。从发展空间看,200公里内有5000万人口,市场需求旺盛,这些都是吸引投资者的刚性条件,加之区领导把纺织做为主导产业扶持的系列政策,都是投资者感兴趣的。”他指着正在建设的10幢崛起的楼厂房,信心十足地说:“我们下一步要做好规划,分层次按需定制,搭建更多的农民工返乡展示才干的舞台。当然,我们更欢迎有实力的转移企业!”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