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媒体称,这座失火工厂的拥有者曾在去年向沃尔玛发出了危险环境警告。沃尔玛方面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没有透露更多细节,其国际企业事务高级主管凯文·加德纳(KevinGardner)给本报记者发来声明称,防火安全是沃尔玛工厂监管领域的核心关切,他们也在孟加拉和一些独立组织合作加强了这方面的培训。
ILRF的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以来,孟加拉国高危建筑已经造成700多名制衣工人死亡。2006年2月23日,孟东南部城市吉大港一家纺织厂发生火灾,造成至少51人死亡;2010年2月和12月,两起服装厂火灾分别造成至少21人和25人死亡。
从ILRF获取的信息显示,已经有多家欧美服装企业加入了一项和孟加拉国相关部门、劳工权益组织等各方签署的协议,旨在加强防火安全。加入的品牌包括TommyHilfiger、CalvinKlein等。拥有TommyHilfiger等品牌的PVH公司曾被劳工权益组织曝光为最不积极提高孟加拉国代工厂用工环境的企业。
亦有企业我行我素。ILRF执行主管吉尔哈特(JudyGearhart)披露,GAP已经退出了这场安全防护磋商,自搞一套安全措施。GAP是和C&A以及H&M齐名的欧美平价服装零售企业。
此次火灾后的48小时内,达卡又一座制衣厂大楼发生火灾,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政商“融合”
麦肯锡在报告中预测,今年出口总额为180亿美元的孟加拉服装行业,到2020年的出口额将达到现在的三倍。
高出口却是以低收入为代价的。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正是孟加拉成为世界主要服装出口国的核心竞争力。这里的工人月薪不到50美元,低于一件他们为欧美品牌生产的运动衫的价格。
根据世界银行[微博]以及美国纺织服装进口协会截至今年5月31日的数据,对美国纺织服装出口排在前五的国家分别是中国、越南、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和墨西哥,在这5个国家中,中国劳动力成本最高,孟加拉国最低。
数据显示,2010年,印尼和墨西哥工人最低月薪超过100美元,越南大约在50美元,而孟加拉则不到25美元;同时,平均日薪低于1.25美元的工人比例,在孟加拉接近50%。
有孟加拉社会观察家称,该国制衣工厂老板有很大的影响力,工厂主们是主要的政治资金捐赠人,并逐步投资媒体行业。在孟加拉议会,大约三分之二的议员都是孟国三大商业协会的成员。“政治和商业已经融合,关系密切。”国际反贪污组织“透明国际”孟加拉分会相关人士说,“行业和掌权人关系密切。工人的谈判立场非常有限。”
H&M的CEO佩尔松(Karl-JohanPersson)曾在今年9月赶赴孟加拉国面会该国总理哈西娜(SheikhHasina),要求提高该国工人的最低工资标准。
跨国巨头可以关注南亚工人的薪水,却并不意味着他们为这些驶上快车道的南亚代工业系上了安全带。
本报记者从H&M了解到,这家跨国服装企业的供货商也分三六九等,其中包括一级供货商和二级供货商。H&M又从一级供货商中遴选出重点供货商。所谓的二级供货商是指一级供货商的上游,即供货商的供货商。H&M也公开承认有的供货商可能会分包业务。对于二级供货商等隔层的上游合作者,H&M称对其仅保留间接影响力。
产业转移之辨
相比正在积极转型的中国,现在孟加拉国等南亚国家似乎更能吸引跨国服装企业的眼球,除了中国人力资本上涨外,另一大因素是相关产品从孟加拉国输往欧洲不受配额限制,并有免税优惠,厂商很自然将生产基地转移至孟国等地。
不少中国本土品牌也开始尝试将生产业务转移至东南亚国家。比如,凡客诚品[微博]从2010年下半年起,就开始将部分服装产能转移至孟加拉国,不过目前仍限于基本款的少量产能。
凡客公司相关人士介绍,目前凡客在联络印尼、柬埔寨等国的代工商。“选择海外代工后,凡客的成本下降了5%~10%。”
此外,香港利丰集团近年来也逐渐将一些生产基地由中国内地移至孟加拉国、印尼等。该集团旗下的利丰有限公司(00494.HK)也与塔兹林有订单合作,但已经发布公告称,火灾不会对其财务表现造成实质影响。
不过,在孟加拉国代工也有不足之处。上述凡客人士称,该国企业在精细加工方面的技术和产业链配套成熟程度较中国仍有较大差距。比如,孟国的一些代工商基本只能提供简单辅料如线、扣等,主要原料还要依靠进口。
这位人士还介绍,孟加拉国的代工周期很长,基本需要4~6个月。通常情况下,国内供应商交货周期的要求是30~45日,需要补货时周期要求甚至要压到10~15天。
第一纺织网服装行业分析师汪前进称,产业转移虽然是大势所趋,但由于孟加拉国、越南等人口和服装产能有限,对比中国庞大的生产与出口量级并不在一个级别上。以产业发展作为研究方向之一的复旦[微博]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刘刚对本报记者分析说,发达国家逐渐将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转移至发展中国家,除了成本考虑之外,环境压力也是另一个因素。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