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家纺自主品牌已进入快速发展期,越来越多的家纺企业尝试由生产加工向品牌运营拓展。自主品牌企业通过加强品牌建设,打造拳头产品,增强了市场活力,正在实现以自主品牌为支撑的产品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家纺自主品牌正在逐渐形成立体式品牌格局,产品品牌向多元化、差异化发展,区域品牌向特色化、优质化发展。品牌效应显现,在提高产品附加值、扩大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自主品牌企业开始由大做强,注重实施以质量、创新、快速反应和社会责任为要素的自主品牌价值体系,创新力度加大,产品质量和生产加工水平已有显著提升,产业链配套完整,渠道建设成效显著,服务平台作用明显。家纺自主品牌产品的属性也在发生变化,从最初强调单一的实用性转向融合功能、时尚和健康等元素的更为丰富、多元的特征。自主品牌产品已由最初的床品和毛巾发展为包括窗帘、地毯等在内的全品类产品,各品类产品企业的品牌意识都有所增强。
本次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王黎明隆重发布了《中国服装家纺自主品牌发展报告(2012年)》(简称《发展报告》),这是我国第一本全面反映服装家纺自主品牌全貌的专题性报告,围绕服装家纺自主品牌的发展历程与发展现状,自主品牌面临的形势,以及下一步的趋势,进行了系统、深入、全面的研究。
《发展报告》共分综述、发展现状、市场态势、社会环境、发展展望等部分。综述部分包括服装家纺产业基本情况、自主品牌发展历程和类型;发展现状部分总结了服装家纺自主品牌的概貌,并从质量、创新、快速反应、文化、渠道、服务平台等品牌要素分别展开剖析;市场态势部分客观分析了服装家纺自主品牌面临的国内外市场空间;社会环境部分从舆论导向、市场秩序、政策措施等方面分析了服装家纺自主品牌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发展展望部分意在分析形势,展望趋势,提出服装家纺自主品牌的未来发展方向。
《发展报告》收录的《2010-2011中国服装家纺自主品牌调查报告》,是基于工业和信息化部委托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服装家纺自主品牌企业调查分析工作,以参与调查的614户样本企业为基础,进行全面核实,深入分析而形成的。该调查报告通过翔实、及时的数据,较为客观地反映了中国服装家纺自主品牌在基础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市场能力等方面的综合性现状。《发展报告》还收录了自主品牌建设典型案例、相关政策文件等,对服装家纺行业的品牌建设具有启示性作用。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莉发布了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重点跟踪培育的服装家纺自主品牌企业”名单。为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人民银行、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关于加快推进服装家纺自主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消费[2009]481号)提出的“依托行业组织,选择自主创新能力强、市场覆盖面广、市场占有率高、企业盈利能力强的100家左右服装、家纺自主品牌企业进行重点跟踪和培育”的工作任务,2010年以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受工业和信息化部委托,开展了“服装家纺自主品牌评价体系”研究、“服装家纺行业自主品牌跟踪、统计、考核体系”研究以及“2010-2011年中国服装家纺自主品牌调查分析”工作。
2012年以来,在企业自愿申报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的“服装家纺自主品牌评价体系”,对企业的基础能力、品牌管理能力、品牌创新能力、品牌市场能力及品牌影响力进行了客观评价,并广泛听取了业内外专家的意见,向工业和信息化部推荐了波司登股份有限公司等111家自主品牌企业名单。经与工业和信息化部研究,共同确定作为“重点跟踪培育的服装家纺自主品牌企业”。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