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12(第九届)中国品牌价值管理论坛在上海浦东星河湾酒店举行。Metathink资讯集团CEO陈富国在探讨品牌专业服务方式的转型方面发现整个顾问行业司已经非常融合:研究公司也会去提出品牌的建议,广告公司也在做品牌战略,品牌战略公司也在做设计,管理顾问公司也在做品牌战略,甚至会做到品牌后期的支持。并指出品牌顾问公司其实是从三个角度为公司增加价值,一是从人的组织力量优化业务系统;二是技术力量的合理运动;三是社会化创新资源,同类管理和商业模式转型。
以下为文字实录:
陈富国:谢谢主持人,也谢谢冯总,刚才冯总说他讲不清楚他是做什么的,其实我觉得他讲得挺清楚的,说到品牌咨询,其实我也讲不清楚,因为这里涉及的问题相当复杂,而且也在不断变化当中。在过去的一年当中我也花了点时间看了一下北美的一些咨询公司的运作,对于品牌咨询、品牌专业服务这个行业实际上是有一些体会,今天非常感谢大会组织者给我这个机会跟大家分享我的一些体会。
中国企业对品牌的认识大概是经历了很多发展阶段,我记得在80年代后半期中国政府开始允许报纸做广告,就像现在的北朝鲜一样,当时中国企业开始意识到销售是他们的一个任务,在此之前销售对于中国企业也不是特别重要,因为有官方的分配渠道,等到有了自主经营压力之后他们就会觉得销售是第一要务,有了广告这个平台之后大家开始慢慢地用广告这个工具。当时卖广告可能跟冯总卖体育是差不多的,当时的广告非常便宜,但还是卖不出去,没有很多企业愿意接受这种方式,因为那个太贵了,做一个广告要那么多钱,要卖掉好多好多瓶花露水、好多好多支牙膏才能赚回来,所以那是一个开端。当时大概是经过了10年左右的时间,到了90年代中期广告已经被相当多的企业采用了,那时广告也开始贵了,企业在做广告的时候就需要有一个工具,就是怎样让广告做得更好,因为我投钱了,别人也在投,那我一定要做到更好。那时国际公司已经在中国广泛地采用了市场研究这一形式来提升他们对目标人群捕捉的机会,所以中国企业也开始慢慢接受市场研究这一服务,但是就像我今天上午说的,这个过程一直很慢,大家还是把更多的钱砸向明星,直到现在中国很多企业还是把代言人看的比市场研究更加重要,这是在90年代中期的事情。到了2002年的时候我开始接受INTERBRAND的委托在中国开拓INTERBRAND的业务,当时我记得很多朋友跑来第一句话都是“哎,你们公司做过什么广告?”其实品牌管理顾问公司跟广告是有关系的,但是它不直接做广告,所以花了很多口舌,跟很多顾客这样说那样说,中国企业学得很快,到了2004-2005年的时候,也就是在我们的论坛举办一两年之后,我们碰到客户的时候他们已经不再问你们做过哪些广告了,我们的很多招标,很多项目也开始在品牌顾问公司这个行业里展开,也就是说我们的顾客开始把品牌咨询这个行业和其它行业分开了。但是到了2005年以后大家对于品牌战略这个概念、这个名词就越来越多,有许多企业在做品牌规划工作的时候首先要说我要找一家品牌战略规划公司,所以这个时候我们的生意相对来说比较好做一点,到了近两年,我们发现我们的竞争对手又变得模糊起来,很多的管理公司,包括麦肯锡、BCD甚至IBM都出现在了品牌项目的战场上面,所以形势又变得模糊了。为什么会出现这个变化呢?大家会发现只有一个文本性的报告,他们感觉到实际上很难落地,所以到了2010年以后很多客户就会说你怎样帮助我真正把这个报告落地。他们最担心的就是你写了一个报告,但是对我没用,这是中国企业一路走过来的经历。
[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