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第一次的合作,今年5月份,阿鲁玛利亚又从她这里进了价值10多万元的货物,双方约定8月付款。到了8月份,陈爱珍去阿鲁玛利亚结账,却发现公司已经乱成一团,很多人围在门口要账,有一些2、3月份合作的经营户,比她早的,都还没有拿到钱。
8月底,老板穆罕默德回来了,还了一部分钱,陈爱珍也拿回了2万元的货款,剩余部分老板承诺随后支付。但是到了9月19日,穆罕默德借口出去买衣服,回国了。债主们打去电话,他表示回国是为了筹款。
老板走了,留在公司的还有两个人,一个是苏丹籍的会计,名叫阿瓦达拉;另一个是江西籍的合伙人,名叫徐志龙。徐志龙6月份开始与穆罕默德合伙经营,利用阿鲁玛利亚的名义下了很多订单。穆罕默德走后不久,他也就消失了,随后债主们得知,徐志龙已经出国去了苏丹。
穆罕默德走后,债主们轮流在阿鲁玛利亚值班,以防会计阿瓦达拉走掉,但是由于“十一”假期等原因,执行得并不严格。10月20日,趁着外出做礼拜的机会,阿瓦达拉不见了,债主们顿时紧张起来。此前为了防备他“跑路”,债主们把他的护照抵押了下来。11月18日,广州白云机场传来消息,阿瓦达拉持假护照在广州机场准备出境时被边检部门查获。在债主的追问下,阿瓦达拉承认假护照是老板穆罕默德从苏丹给他寄过来的。
此前,陈爱珍还对穆罕默德抱有几分幻想,觉得他确实是回国筹钱去了。直到这时,她才意识到他是真的“跑路”了。
现在,阿瓦达拉已经回到了义乌。总计70多名债主,分成了10组,每组8小时,轮流去公司值守,目的就是为了防止阿瓦达拉再次“跑路”。陈爱珍说,现在关于阿鲁玛利亚的谣言满天飞,有人说徐志龙合伙进来就是为了骗钱,也有人说他已经答应还款,但是只负责6月份合伙以后的债务……什么闲言碎语都有,债主们也是人心惶惶,最大的一位债主被欠款80多万元,“都要跳楼了。”
根据经营户提供的联系方式,11月27日,记者拨打了阿鲁玛利亚的电话,显示“无人接听”。记者又拨打了会计阿瓦达拉的手机,显示“您拨打的电话已停机”。
涉外案件频发
在义乌经济案件预警平台的外贸预警栏目里,有关“上门无人”、“欠款久拖未付”等情况的预警很多,截至目前,10月有38起,11月已有20起。
11月21日,有经营户在预警平台上填报称:位于义乌长春二区39栋2单元303-304室的未来国际企业公司最近开始拖欠货款,老板找不到,电话也不接,公司里惟一的员工也是在等老板给他发工资。对此,11月22日-23日,经侦大队两次上门核查,办公室没人,电话没人接。
还有经营户在预警平台上填报称:位于义乌长春6街218号301室的宰纳综合贸易公司,公司电话没人接,跟单员电话也老是打不通,打通后推托明天汇款,推托了半个月。对此,经侦大队两次上门进行核查,该公司都没人,第一次电话联系无人接听,第二次电话联系手机就关机了。经侦大队称,经查询,该公司业主为叙利亚人。
对此,一位经营户在网上留言说:“我是第一次上这个网站来看这些,看了都很害怕。我也有货款还没拿回来,也拖了很久了。”
陈爱珍说,老外“跑路”的每年都有,但今年尤其多,已经听说好几家苏丹籍公司的老板跑掉了。此前她去经侦大队报案,队长曾经告诉她,今年做生意要尤其注意,形势不好,赊账的客户要少做。27日,记者拨通了经侦大队服务热线,一位工作人员也表示,今年“跑路”的情况比前两年多很多。
义乌经济案件预警平台上有浙江泽大律师事务所义乌分所的法律援助热线,他们所的律师代理过很多该地区的涉外案件。资深执业律师王慧玲表示,虽然没有做过统计,但是她明显感觉到今年涉外案件有上升的趋势,涉外法庭都有点忙不过来了。
王慧玲说,义乌地区的涉外案件大多属于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纠纷,除了个别外国人告中国人的,绝大多数都是中国商户起诉外商。一般都是老外在义乌订货(或者通过外贸公司订货),与中国企业发生的一些货款纠纷。
出口低迷
王慧玲表示,义乌市场虽然存在时间较长,但在交易习惯上很多还是赊账经营,商户的风险防范意识普遍较差。有些商户,老外的签名不认识,交易时也不核对外商护照,不留存护照复印件,委托收货时,也不要求对方出具授权委托书,这让一些不法外商有机可乘。
此外,有的商户喜欢和外贸公司接触,觉得他们比较正规,做生意放心,其实这里边风险也很大。因为外贸公司注册资金其实并不多,要求也不高,很多公司连收货人身份也不确定,都是年轻的翻译员、跟单员等,这有可能造成货款难以收取。
<<上一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