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人物专访 >正文

【2012服装业年度人物】吴文青:“非遗”西服制作技艺传承人

来源:中国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30日

此外,吴文青多次圆满完成外事、政府官员、VIP贵宾及工作人员的服装制作,深受有关领导的赞许。他所带领的团队在荣获“首届全国商业服务品牌”、“全国青年文明号”、“上海市劳模集体”等荣誉后,仍然保持着勇攀高峰的势头,为更多的顾客提供高端品牌服务。

天道酬勤

今日辉煌的成就靠得是昨日的艰辛付出,作为培罗蒙西服第六代传人,吴文青“非遗”手艺也经过了昔日的千锤百炼所造就。“以前裁缝师傅的技艺都是不外传的,也不怎么在人前做事情。当年师傅总是最早一个来店里做活,等开门了他的事情就都做完了,我们只能等他去喝茶闲逛,才能把他做好的衣服拿起来仔细看,一针一线都记到脑子里。”吴文青回忆起当年在陆成法师傅门下当学徒的情景时说。“当时师傅习惯用传统的方式教育我们,认为新进来的学徒都要先跑跑腿,倒倒茶,但后来我‘偷师学艺’的强烈求知欲再加上勤奋的天性和扎实的基本功,终于让师傅在我进入公司一年后允许我第一次动刀。”

对于第一次动刀的情景,吴文青到现在还记忆犹新。有一天,师傅画好样子了,说一句‘来,你来剪’,当时激动的心情简直无法形容。虽然这些事情自己都会做,但此时对于吴文青来说已不再是完成一次作业或练习,而是接参与企业经营上操作,这使他感觉既紧张又兴奋。“画尺寸,裁剪布料,每一步都给师傅过目,并按师傅的指正进行修改,然后交到楼上生产车间,等客人来了,开始给客人试样,试好后继续修改,改好以后,还得交给师傅看,师傅再进行指点,再交给楼上做,反复几次,直到顾客满意为止。最后看着由我全程跟踪制作的衣服高高地挂在那里,那就成就感和幸福感一辈子都不会忘,也就是从那时我心里获得了很大鼓励和自信。”“关门弟子”的吴文青回忆起师傅第一次允许自己动刀时的场景,羞涩中透出隐隐的自豪。

机会总是光顾那些有准备的人。作为第一批考入服装职业班的学生,吴文青三年扎实的基本功,是他日后技术获得突飞猛进地提高的基础。采访过程中,吴文青向记者展示自己的双手,长时间握画图粉笔的右手掌由于粉灰的灼烧已经落下季节性大面积脱皮的毛病,大拇指握剪刀处也磨出了厚厚的老茧。吴文青说:“虽然平时练习基本功时没少吃苦,但扎实的基本功为我带来的益处现在还在享受着。这就像盖楼房一样,如果地基不稳,盖几层就会坍塌,如果地基牢固,即使不断往上加层数也是岿然不动。就像现在的我,想追求更高专业或者事业目标时,就是牢固扎实的基本功底,给了我极大的自信的资本,让我不断拥有更大的上升空间。”即便是现在的吴文青,也一直没有放弃对专业的更高追求,在2009年,考取了国家级的商业高级经营师证书。“发证书那天正好是我45岁生日,我觉得那是给我的最好的生日礼物。”吴文青现在想起当时候情形,满脸的幸福和自豪。

对于吴文青的专业,培罗蒙总公司总经理金建华说:“他现在已经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甚至自己的生活能力都‘退化’了,记忆力也不是特别好,就连领导对他说的话他也会转头就忘,所有精力全都放在他的设计上。”吴文青说,当我看到一件好看的衣服,哪怕是一张图片,我都会看上很久。虽然这张图是静态的,但在我眼里它是会动的,图片清晰地在我眼前,我满脑子想的是料子的柔软程度、工艺、设计的比例,甚至服装的剪裁结构都已在我脑海里拆分出来。”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已经痴迷的吴文青,还有什么能阻挡他对业务的钻研呢。

突破自我的创新梦想

培罗蒙品牌之所以屹立84年不倒,反而愈加稳固,传统手工绝技的传承成为其核心竞争力之外,作为培罗蒙传统工艺的传承人吴文青,把继承传统、创新品牌作为己任,带领定制中心成员进行技术改革和科研创新,使品牌特色得到了创新和发展。对此,金建华介绍说:“1992年时国家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那时传统西装市场已经不行了,流水作业出来的产品,一统天下,严重冲击了技术含量极高的手工定制业。当时培罗蒙就提出了,在坚决坚守品牌传统工艺的同时,一定要加入现代工艺的创新,为品牌注入新的活力和新鲜血液,这样才能长远发展下去,事实证明这个想法十分正确。”

市场的规律和公司的方向让吴文青深信,在当今的西服制作行业中,继承优良的传统工艺是根本,而发展科技制衣则是硬道理。在公司引进CAD服装设计系统后,他放弃节假日和家人相聚的时间,跑遍上海各大图书馆,学习智能服装CAD综合应用系统的相关知识。他拜高校老师和专家为师,刻苦钻研CAD技术、悉心观察国内外服装流行趋势,并把这些学习心得和感悟,应用到自己的工作当中。由此也给代代相传的培罗蒙工艺注入了青春活力。此外,吴文青还曾带领中心成员先后立项开发了“培罗蒙网上定制系统”和“新一代国服研制和开发”等技术项目,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用计算机辅助设备系统武装着传统企业。

除了技术上的创新,设计上的创新更为迫切。在吴文青看来,最大的压力还是来源于服装设计创新方面的突破。特别是对于西服这样一个传统概念中的十分正式的服装,如何通过面料、款式的改变使它向时装化、休闲化的风格过渡,是吴文青无时无刻不在思考的问题。“我从小进公司学艺30年下来,接触的都是传统的东西,但现在必须要去接触新鲜的思路和设计,把能让人眼前一亮的设计、脱胎换骨的思路、升级换代工艺等拿出去跟国际品牌比。”吴文青表示:“今年下半年有两届展览会,一个是培罗蒙西服文化节,另外是一个老字号的博览会,抛弃过时的部分,在市场上让人家看到创新,看到改变,进而让培罗蒙品牌起到引导市场的作用是我追求的目标。”

“先做好衣服,在做人。”是吴文青从业30年来的原则。“干我们这行都是用手艺说话,衣服都做不好,还怎么做人。把做好的衣服穿在顾客身上,他和我握个手,下次再来光顾,就是对我这个人最大的肯定。”吴文青对记者说,对于自己的专业,他有着很深的热爱,几乎一生都交给了这份事业。“1992年的时候,我们有八名技师,有的比吴文青还要年长,技术也都十分过硬,但可惜的是这八个人当中,有的经不起外界诱惑,有的觉得做裁缝实在太辛苦,都纷纷放弃了,只有他一个人坚持了下来,所以只有他一个人取得了成功。”金建华说。

谦逊、内敛、专业、严谨、深厚,如同培罗蒙品牌特点,吴文青这位一代大师技艺的传承人,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中华民族传统服装的内涵,虽然坚持的过程很辛苦甚至很寂寞,但他靠着手中的一块粉笔,一把剪刀,一把直尺裁剪出了中国传统服装工艺的精神。在吴文青身上,我们仿佛看到了属于中国自己的一代民族品牌设计大师的崛起,执着的坚持加上过硬的技能和这份对定制艺术的热爱,我们有理由相信更宽广的国际舞台正在迎接着中华民族服装设计大师的到来。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558)
分享到:
 更多关于 人物专访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