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微博上,不少网友开始晒自己所知道的李宁折扣店,有镇江和石家庄等地的网友都表示自己买到了超低折扣的运动服装。在淘宝网上搜索“李宁正品”,店铺里显示鞋子多在七八十元一双,运动裤在六七十元一条。客服人员“顽小兔9”告诉记者,现在他们店铺里面的李宁运动服装都是以原来价格的5折进行销售,“因为库存比较多”。而在阿里巴巴[13.44 0.00%]上搜索“李宁库存”更是能得到意外惊喜的结果,这里的运动鞋最低只要20多块钱一双,“清库存”的字样很是明显。
盲目扩张自食苦果
不仅是李宁面临库存的问题。数据显示,李宁、安踏、361度、特步、匹克和动向这6家国内运动品牌的总库存达37.21亿元,与去年底36.99亿元的总库存相比,增长了0.22亿元。这6家品牌公司,尤其是匹克的库存量上涨较快,与去年底相比,上半年库存已经涨至5.29亿元,涨幅25.65%。
另外,从今年上半年业绩来看,运动品牌也比较低迷。据2012年半年报显示,李宁上半年收入38.80亿元,同比减少9.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44亿元,同比减少84.9%。匹克2012年上半年业绩也令人担忧。半年报显示,公司总营收已由22.56亿元大减28.5%至16.1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减少43.3%至2.4亿元。
北京志起未来营销咨询集团董事长李志起长期关注运动服装企业,并与多家公司有过接触。他分析,这主要是因为国内运动品牌错估了2008年奥运会后的市场形势,“都以为奥运会后,体育产业会兴旺,喜欢体育的人群会迅速膨胀,于是他们迅速扩张,很不理性,而且这些运动品牌公司之间也存在经营模式雷同的问题,现在是一出问题,大家都有问题。”李志起说,国外进来的快时尚品牌也阻碍运动服装品牌的进一步发展,“本以为会掀起一阵运动服饰消费狂潮,但年轻消费者却转向了瑞典品牌H&M以及西班牙品牌Zara。”
“这还不是最坏的时候”
张庆告诉记者,国内运动品牌“原来只讲究扩张,但是同质化始终没有解决,消费者在选择货品时的可期待性非常低。”李志起对这一点也深有同感,他说:“模仿特别厉害,你拿过来安踏的衣服和李宁的衣服,经常分不清到底是哪一家的,除非看商标。”
<<上一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