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第十届中国国际己内酰胺与尼龙论坛聚焦产业格局变化

来源:中国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12日

另外,国内新增产能多为中低端产品,对于全球己内酰胺产能的冲击只限于该领域。己内酰胺的全球过剩只是结构性问题。国内的高低端产品价差会逐步拉大。对此,巴斯夫亚太地区尼龙与中间体副总裁马塞洛·卢(Marcelo Lu)认为,己内酰胺的产能增加,要看下游市场的吸收能力。新产能产出稳定优质的产品以及得到客户的依赖都需要时间。高品质且质量稳定的己内酰胺产品在未来2年~4年的时间仍有扩容空间。

国外对于高端产品的霸主地位缘于对技术的把持。国内企业想要在此领域获得长远发展,突破高端产品的技术封锁成为未来发展的可靠途径。浙江恒逸与山东海力自主研发高品质的己内酰胺产品成为业内的先行者。马塞洛·卢认为中国国内高品质的己内酰胺并不比进口的差。同时,除了发展技术外,他认为己内酰胺只是尼龙产业链中的一环,企业只专注这一环节,想要长远发展较难。企业应向上或向下延伸产业链。他表示,只有以一体化发展为导向的产能增长才是可持续的。

突破原料瓶颈打开下游应用

“原料充足供应为锦纶发展提供更多可能。”中国化纤工业协会锦纶行业分会秘书长邓军从锦纶下游产业链角度肯定了己内酰胺的产能扩张。的确,锦纶作为世界上最早的合成化纤且性能优异,在推广应用上却始终不及涤纶,原料成本过高是道关卡。在轮胎骨架材料中,锦纶帘子线消费量也因成本原因逐年减少。今年原料价格降低以及产量的充足,为锦纶市场的开拓奠定了基础。

目前,国内锦纶产能、产量与需求量都创下历史新高,但近年市场增速已有下降迹象。然而随着己内酰胺的价格下降,锦纶在民用领域的扩能开始积极。据邓军提供的数据,今年1~9月,锦纶纤维制造投资达63.56亿元,同比增长60.5%,而涤纶的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只增加8.22%。蒋振华认为,明年国内锦纶产能或许还将有反弹。

告别同质化创新才能赢

虽然锦纶行业扩能活跃,但是目前行业的赢利状况堪忧。随着己内酰胺价格下移,全年尼龙6价格呈现逐步回落趋势,跌幅达10%~20%。虽然这有利于市场需求的恢复,然而尼龙常规纺切片、FDY等产品处于盈亏边缘,行业并不适宜扩能。

泉州天宇化纤织造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吴继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锦纶行业同质化竞争严重,赢利能力较弱。“外边的企业想投产,投产的企业在亏损。”他呼吁企业要理性分析市场需求,仔细论证投产项目。在锦纶机遇与风险并存的发展阶段,要创新发展思路,开发功能性产品,走品牌化发展路线。邓军也表示,时尚是锦纶纤维的标志,发展中空纤维、超细纤维、吸湿排汗纤维等非常规产品才能为锦纶纤维带来更多的市场消费。

目前,国内锦纶丝产量大,进口少,但是民用丝比重过高,工业丝比重较低。例如,锦纶6长丝集中在民用领域,150万吨的产能中,民用长丝达到了103万吨。王松林认为,未来中国在整个锦纶市场规模扩大的同时,不同用途的产品增长率及所占比重也会有较大的变化。他认为在锦纶丝中,地毯丝将会成为增长点。

英威达PTA与己二酸技术许可总监乔恩·斯图尔特(John Stewart)认为,锦纶66基于更好的热定型性、高模量和染色性等品质,其应用更有潜力。这个观点得到了神马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规划发展处主管孙玉平的认同。她向记者表示,目前神马也非常看重锦纶66的优异性能,锦纶66在轮胎冠带层上的优势多年来仍无可替代。另外,锦纶66目前在汽车安全气囊的应用性能突出,赢利能力较强。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659)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