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逐利的铁律决定了企业迁移的终极目标,纺织企业也如是。2012年,诸多从泉州走出去的纺织服装企业纷纷将总部或者营销总部迁回泉州,这种从迁出到迁入的背后,同样寄托着诸多利益诉求。
近年来,纺织企业与其他企业一样,面临着用地成本增加,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的压力,如何保持既往的低成本优势成为大部分企业运营所关注的首要问题。但是,也有部分企业转换思路,将竞争重点从成本转向技术,通过技术研发获得具有更高附加值,且不易被模仿的竞争优势。从纺织行业的产业技术特性出发,这类企业往往将研发、营销总部迁移至更具时尚品位的大都市。可以说,纺织企业总部迁移是基于长远发展战略考虑,所看重的是长期利益。
泉州是我国重要的纺织服装基地,孕育了不少知名企业,也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制造环节配套设施。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一方面为了在高附加值环节有更好的突破,一方面为了继续利用当地的制造环节配套,将研发设计和营销中心迁出,将制造工厂留在当地实属正常。然而,现实恰恰与此有所不同,在泉州,不管是之前的企业迁出,还是现在的企业迁回,更多的是出于政府政策的诱惑,而非发展战略的调整和竞争策略的转变。
据了解,之前当地企业将总部迁出,主要是受到省内其他地市,尤其是厦门市发展总部经济的优惠政策所吸引。而此次诸多当地纺织企业将总部迁回,则主要是基于泉州市政府开出的一系列优惠措施。从泉州市政府网站可以看到,为了吸引当地出去的企业将总部迁回本地,当地政府在税收、用地等方面均开出了非常有吸引力的优惠政策,并且在贷款、人才等方面也有诸多配套。所以,这种迁出和迁入本质上是地方政府财政竞争的结果,优惠政策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企业总部背后的财政税收。对于企业来说,则是乐享了政府竞争带来的“廉价税收和土地”。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