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产业转移指导目录》中,江苏淮宿运河特色产业带被纳入了产业转移的重点地区。尤其是宿迁,劳动力资源和特色资源丰富,纺织服装业是宿迁市的传统产业、民生产业, 也是宿迁市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同时又是宿迁市政府“十二五”规划的千亿级产业。
《江苏省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要从宏观规划、资源配置、外部环境建设、劳动力市场建设、人才保障体制建设、融资保障机制建设、中介服务机构的扶持、专业市场的培育、自律性行业协会、公共技术平台建设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提高产业集群的竞争力。为此,宿迁积极创造“创业最宽松、社会最文明、人居最安全”和“低交易成本、低生活成本、低行政成本、低社会成本”的投资环境,目前“三最四低”的软环境已形成了富集生产要素的“洼地效应”。
专业市场转型做先导
2012年8月27日,《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发布,再次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中部地区巩固成果、发挥优势、加快崛起的关键时期,中部地区具有广阔的市场潜力和显著的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要大力发展商贸服务、旅游、物流、研发设计、电子商务等服务产业。而以中国淮海纺织服装品牌中心为代表的新型专业市场,在模式创新、品牌培育、物流集散、文化传播、人才培训、金融服务等多个层面无疑将是一个有效的推动。
对此,夏令敏也谈到,除了基础产业优势对产业转移带来的机遇之外,专业市场的转型升级与建设,无疑将会为产业转移带来不可忽视的“催化剂”作用。“于不久前开工的中国淮海纺织服装品牌中心项目,也正是契合了这样一个发展机遇。不仅仅作为一个商贸交易平台,更将有助于更多的纺织服装品牌企业占据淮海流通区位优势,建设更有辐射能力、更有产业基础、更快实现产业资源高效配置的淮海总部基地和营销中心,在实现纺织服装企业规模效益升级、创新能力升级、产业链条升级、经营管理升级、品牌质量升级、两化融合升级、人才队伍升级方面,发挥一定的推动作用。”夏令敏说。
如今的专业市场,规划布局更加合理,商铺产品陈列更加美观,客流、货流动线设计更加合理,市场经营环境更加人性化,甚至超过百货商场或购物中心的硬件设施水平,正从“物业管理者”向“综合服务提供者”转变,品牌孵化、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现代物流等成为市场的服务特色,也成为市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市场在鼓励入驻经营商户品牌化发展的同时,也在扎实推进专业市场自身的品牌化建设,强化品牌孵化和服务功能。以广州白马服装市场、北京天雅服装市场、上海世贸商城等为代表的一批专业市场中,服务于品牌商户发展的展会、采购节、订货会等层出不穷,不仅实实在在做出了品牌服务的商务本质,同时推动了专业市场自身的形象提升和广泛传播。
随着传统流通业和制造业发展格局的转变,促使生产商、供应商、分销商之间建立起合作共赢的关系,越来越多的产地型专业市场不断强化同产业集群的互动式发展,寻求互惠共赢,共同向打造区域总部基地的方向发展,实现市场与产业的有效联动。在这个意义上说,一方面,产业集群集中力量构建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提升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专业市场也开始更加注重功能化建设,以服务于集群整体发展的需要。提升为当地产业集群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以中国淮海纺织服装品牌中心为例,不仅奠定了在宿迁市行业中的领头作用,为同类地区的转型升级创造经验,带动本地区专业市场的崛起,同时也为实现与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的品牌输入、产业转移等协调发展,为各区域间展开更广阔的交流合作打下坚实基础。新型纺织服装专业市场,不仅有效提升当地纺织服装品牌化发展水平,并在市场管理、服务等方面做出了创新,极大促进了当地纺织服装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战略转移,成为了纺织服装产业转移的先头部队。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