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我国服装企业内转之困 优势在生产弱势在营销

来源:中国品牌服装网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25日

 

中小企业:求变才能求生

山东傲饰服饰有限公司主要设备有电脑高速平缝机800余台,各种进口西服、衬衣专用设备270多台(套),可年产西装150万套、各类出口服装300万件(套)。提起今年的生产情况,该公司副总经理李明告诉导报记者,还没有感到大的冲击:“上半年是不太好,不过我们后来通过一些大型的展会、发布会达成了一些合作意向,效果还不错,明年的订单可以排到五六月份。”

他也提到了目标市场向国内转移,“以前我们主要做出口,现在外贸缩减到了总体业务的65%左右。国内市场的开拓的确比较有难度。在国内市场做服装就要考虑库存问题,像李宁这些大品牌,账面上看起来是挣钱的,但是算上库存就有亏损了,我们现在也在向国内的工装市场推进,也在观察未来的形势。”

烟台太华服装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恩厚,则在为企业的前途担忧,该公司接到的订单只有两三个月的量。“我们是中韩合资建厂,韩方的投资占到95%,主要是来料加工生产内衣,向日本出口。现在对外整体销售下滑,订单也越来越少,几乎没有什么利润。”

他对未来持悲观态度,“招工难很明显,现在我们工人的平均年龄在35岁以上,等他们退休,很可能就没有人来做了。”

对此,山东省委政策研究室经济专家陈升分析认为:“从服装行业的发展看,我们要从价值源头进行创新,寻找新的商业模式,同时也要认清形势,从容应对。”

不同规模的企业都认识到,当下惟有转为内销才能有新的出路,但是规模、实力和定位,无疑成为制约其转型发展的关键因素。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88)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