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纺织科技 >正文

长丝面料 羽绒服的“大面子”

来源:锦桥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25日

协会搭平台让企业建信心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被称为中国的羽绒之都,已经连续4年举办中国国际羽绒博览会暨萧山国际羽绒节。今年在羽博会上,除了展会本身是极大亮点外,中国长丝织造协会主办的羽绒面料洽商会,也极具看点。“我们组织了十几个企业来参加展会,让羽绒制品的面料企业可以在第一时间与下游企业面对面沟通,做羽绒服面料展示。同时邀请国内著名设计师吴海燕也参观了展会。她很兴奋,看到一些有创新的面料她就不断说好,在展会上包括向兴集团、志向集团这样的大企业,甚至大通布业这样的小企业的产品都让吴海燕很感兴趣,她表示会把这些优质面料企业推荐给其他下游企业,虽然这次是我们的第一次尝试,但是效果很好,我们也会在未来把它继续扩大下去。”显然,这次面料洽商会的效果让徐文英很满意。

 徐文英说,根据经济增长运行形式来看,目前影响纺织品贸易出口的有两大问题——国际需求减弱和国内外棉价差距太大。“2012年1月~10月的服装出口都不顺畅,虽对美国出口比较平稳,但对欧盟出口一直呈负增长,而看欧洲对明年经济增长的预期,依旧不太乐观。欧洲国家依旧失业率高涨,显然对纺织品服装的需求并不太旺盛。”

除了国际市场的需求压力,棉花价差更让人头疼,国内的棉花价格比国际市场高出6000多元,这无疑增长了企业的成本。“棉花价格高,所以国内现在用的纺织品比国际市场价格高,一件T恤在国内售卖500元~600元人民币,到国外售卖折合人民币只有100多元。而因为中国的生产成本日益高企,很多低生产成本的国家迎头赶上抢夺订单,我们在美国市场丢掉的份额就基本在南美一些国家被消化。”徐文英长叹一声后极为感慨地说。

国内棉花价格太高,直接影响整个纺织业的发展,在这样的环境下企业如何应对?“中国纺织工业的出口主要靠棉织品,所以这方面的出口不畅,对供应链影响也很大。”徐文英表示,“棉花政策造成纺织品出口不畅,国内物价、原料成本、人工成本都在涨,企业要生存就要加大产量抵消这些增长,但显然国内需求也没有那么旺盛。所以企业要么薄利多销,要么提高附加值。信心对行业、对企业还是很重要,我们能看到,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纺织行业还有很多企业在赢利,他们都是知名的大企业,他们为中小企业做出了坚挺的榜样。”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481)
分享到:
 更多关于 纺织科技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