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棉纺行业2012:困境之中有出路

来源:中国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26日

对棉纺织行业来说,今年是困难的一年,同时又是转变的一年。受国内外宏观经济不景气、国际国内市场需求不旺、纺织原料价格大幅度动荡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棉纺行业整体运行压力较大。但压力带来动力,困境逼迫棉纺行业转型升级,淘汰落后、提升产业竞争力、实施产业升级已经成为全行业迫切需要面临的问题。困境之中,各企业发挥所长,积极探索破冰之术。

运行——产量增长利润下滑

产量稳步增长

典型数据: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1~11月,我国规模以上企业纱线总产量3002.0万吨,同比增长14.7%,布累计产量为591.1亿米,同比增长10.9%。

编辑点评:原料成本上涨加之市场形势低迷,企业利润大幅度下滑。而高涨的用工、用电成本,使得企业不敢松懈,只能用产量的增加来弥补利润的下滑。今年我国纱线、布产量并未像年初所预测的那样出现大量减少,各月产量依然是稳步增长,其中纱线产量最大的省份依然是山东和江苏。

原料进口持续旺盛

典型数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棉制纺织品进口额同比增长24.9%,达到53.4亿美元,保持较快增速,其中棉纱线进口额达35.7亿美元,同比增长46.0%,占进口总额的67%。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10月我国累计进口棉花430.16万吨,同比增长95.8%。进口棉花在今年出现两个波峰,第一个波峰在2~3月,此时期国内收储临近尾声,国内棉花基本入储,而内外棉价差持续超过3000元/吨,企业纷纷通过配额进口国际低价棉保证原料供应。第二个波峰阶段是5~7月,该时期企业用棉紧张,部分剩余配额集中在这个时期进口棉花。

因棉花“倒挂”导致的进口额猛增还突出表现在棉纱线市场。前三季度,棉纱进口额增长迅猛,进口量逐月攀升。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9月我国累计进口棉纱线108.8万吨,同比增长74%。

编辑点评:今年以来,我国棉纺织行业进出口市场呈现出上游棉花棉纱进口需求持续旺盛、下游棉制纺织品出口乏力的态势。造成国外纱线大量进入国内市场的根本原因,仍然是内外棉价差。进口棉纱线不受配额的限制,当国际棉价大大低于国内时,国外棉纱线在价格上具有绝对的优势,为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企业对进口棉纱线的需求越来越大。

下游产品出口乏力

典型数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棉制纺织品出口额为186.4亿美元,同比下降6.0%。我国棉纱线出口增长实现由负转正。1~9月,我国累计出口棉纱线32.5万吨,同比增长3%,扭转了9月份以前棉纱线出口累计同比负增长的局势。

今年1~9月,我国累计出口棉织物57.8亿米,同比增长4.0%,出口数量保持平稳。但自2011年我国出口形势进入下行期开始,价格整体疲软,2012年棉织物出口金额增幅逐步收窄。此外,前三季度,我国棉制床品、服装出口数量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分别下降8.8%和5.0%。

编辑点评:有分析认为,棉纱线出口增长实现由负转正主要是靠纯棉普梳纱和混纺纱的出口逆转,带动了整体出口数量的增长。与往年一样,棉织物出口是我国棉纺织品出口的主力军。但值得注意的是,国际市场需求启动还不明朗,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棉纺织品及下游棉制产品出口阻力仍然较大。

企业利润大幅下滑

典型数据: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9%,企业亏损率达18.4%,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增加124.1%。

而中纺联最近公布的纺织经济运行与走势分析显示,1~9月,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劳动生产率57.3万元/人,同比提高13.8%。实现利润总额1812.2亿元,同比增长0.4%,增速低于上年同期32.1个百分点,今年以来月度累计统计数据的连续的下滑终于在此次实现正增长。销售利润率4.5%,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

编辑点评:根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最新的企业经营者调查报告统计显示,在棉纺行业抽样调查样本企业中,有60.5%的企业认为“国内外棉价差拉大,原材料成本相对较高”是企业效益下滑的重要原因。而今年持续拉大的内外棉价差,各项生产成本的快速上涨,以致急剧缩水的产品利润,确实让企业伤心又无奈。1~9月份的月度统计数字出现的正增长,表明企业利润大幅下滑的态势有所改善,但是情况是否从此有所改善还需继续等待。

发展——优化布局提升水平

[1][2][3]下一页>>
阅读数量(533)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