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行业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融会,已经很难对一个企业或者一个品牌清楚地界定它的“属性”,跨界现在已经成为国际最潮流的字眼,从传统到现代,从东方到西方,跨界的风潮愈演愈烈,已代表一种新锐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方式的融合。  
  每一个优秀的服装专业市场,都能比较准确地体现其目标客群的某种特征,但因为特征单一,往往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也比较多,尤其是当出现类似的竞争市场时,这种外部因素的干扰更为明显。而一旦找到了一个互补性行业,通过多个方面对目标群体特征的诠释,就可以形成整体的品牌印象,产生更具张力的品牌联想。可以建立“跨界”关系的不同品牌,一定是互补性而非竞争性品牌。这里所说的互补,并非功能上的互补,而是用户体验上的互补。 
  汽车场地越野赛带动商户热卖 
  提到汽车越野,很少有人会把它联系到服装专业市场,然而河北辛集国际皮革城却凭着跨界的思维和高效的整合能力,将汽车越野赛搬到了辛集。 
   
  12月15日,在河北辛集经济开发区的汽车越野赛场上,随着裁判员绿旗举起,几十辆越野汽车如离弦之箭冲向赛道,为期三天的辛集国际皮革城杯场地挑战赛暨中国越野网首届俱乐部联赛在这里拉开帷幕。来自全国各地的30余支越野俱乐部车队、100名参赛车手齐聚辛集赛车场,上演巅峰对决。 
   
  据了解,此次赛事经省、市汽联批准,由河北辛集国际皮革城主办,中国越野网、中国越野唐山迁安九江汽摩俱乐部、辛集市汽车摩托车运动协会承办。比赛场地位于河北辛集市经济开发区。参赛选手分专业组和业余组,均符合汽联颁布的注册车手参赛要求。裁判长由中国汽车运动联合会注册国家二级裁判担任。赛事分改装组和非改装组,组别不分排量;采取双车3块计时表取中记时,两圈“AB道”成绩相加。 
   
  辛集国际皮革城副总经理田英申说,国际皮革城举办场地汽车越野赛,不仅在于提升辛集国际皮革城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让更多的人来关注辛集,关注辛集国际皮革城,还在于为车迷搭建一个参与平台,更在于为丰富活跃辛集市民文化生活、提升市民的文化品位贡献企业的一份力量。此次赛事令皮革城的客流增加不少,商户们忙得不亦乐乎。这样的活动以后定期会多做。 
  设计师创意展示搭建时尚品牌平台 
  12月12日哈尔滨红博商业开创性地推出“HAH!空间”设计师长廊。“HAH!空间”位于红博会展购物广场,是一个长200米、宽18米的展示区域,整体风格是简约、时尚,色彩是白色为主色调,用料强调原色(金属、木材、多层板),融入了超现代、女人、年轻、休闲等设计元素。现场用蝴蝶的设计元素,寓意本土设计创意力量会退蛹化蝶,展现本土设计力量的无限前景。 
   
  “HAH!空间”是用来展示、展览、展销创意产品,让新锐设计师和本土原创力量有机会携作品进入卖场,与消费者零距离沟通,了解第一手信息,掌握市场动向,展现中国原创设计的无限创意精神,获得更为广泛的消费认知。这样紧密结合市场的独创性的流程设计,不仅是新锐设计师快速成长的推动剂,也是时尚经济落地生根的结合剂。 
   
  哈尔滨市妇联主席杨杰在揭幕仪式上说:在“HAH!空间”,妇联与红博商业共同携手,组织广大创业妇女进行服装服饰编织、设计、加工等,面向市场,接轨市场,建立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桥梁,提高了公众的关注度和参与感。这里的金源秀、冰雪秀、鱼皮画、手工编织品都是龙江的优秀艺术品,具有很高艺术价值,他们也是龙江艺术的生力军。此次活动在引导冰城女性自主创业,实现自主就业,形成可持续的产业发展态势具有重要意义。 
   
  “HAH!空间”展售区的作品包括哈尔滨本土特色服饰产品以及武学凯、武学伟、卢禹君、文妙、魏腾飞、魏明辉、邱梓豪、姜丽影、孟祥千、刘璐、梁勤、李春江、焦丽贤、于诗萌等知名设计师的作品,还有SEACALM、The•Thing、素人品牌以及丁一厚皮人工作室的最新设计。哈尔滨特色的刺绣亚麻制品,包括围巾、手镯、耳环、戒指、项链、服装等极具民族特色的时尚作品;在传统抽纱工艺的基础上,采用雕绣、手绣、编结、镶嵌等多种技法相结合的创新产品——“冰雪绣”;源于金代文化“金.双鲤鱼铜镜”,由挂链、手链和耳环组成的“金源绣”饰品等。市民谭洪志兴奋地说:这不仅仅是展示,更是一场艺术盛宴,很多作品的非常值得收藏,而且还有生活情趣。 
   
  红博商业总经理王丽梅告诉记者:红博商业与市妇联、哈尔滨本土新锐创意力量相结合,塑造并推广了凝聚哈尔滨时尚精神的“HAH!”品牌,将哈尔滨的时尚视觉化展现出来。形成以“品牌创建”为核心,以“时尚创意”为引导,形成服装配套产业,借助国际时装周的影响力,搭建一条通往世界时尚潮流之都的广阔平台,为完善时尚产业整体布局、扶植中国创意新锐力量做出积极贡献。 
  匹配企业资源需求 跨界营销要双赢 
  跨界伙伴的选择,总是讲究门当户对。小品牌想高攀可以,但必须付出巨大的代价,即便如此,大品牌也未必答应。与一个跟自己地位和形象不匹配的小品牌合作,大品牌会担心自己的品牌受损。只有极少数短视、追求短期利益的大品牌管理者会放下身价,愿意与小品牌合作。 
   
  大多数时候,跨界营销是由一方主动采取行为,向潜在的跨界营销合作伙伴抛出绣球,试探对方的合作意向。如果合作伙伴选择得好,合作方式恰当,回报有足够的吸引力,双方就会合作。但是,跨界营销最大的难度恰恰就在合作伙伴的选择与合作方式与回报的谈判上。 
   
  双方合作的基础,是彼此的资源需求匹配,并且需求的呼应要恰逢其时。企业的成长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同的成长时期,不同的品牌发展阶段,不同的阶段工作目标,企业会有不同的需求。如果双方的需求不同步,甲方想通过跨界合作与乙方共享渠道资源,乙方却为了开发新产品而一筹莫展,开拓新渠道并非头等大事,此时,无论甲方抛出的合作条件多么有吸引力,乙方都不会答应合作。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