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时尚买手们的发展“囧”途--服装品牌:怎么卖才是最艰难的

来源:中国轻纺原料网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28日

可是在没有他们的地方,这个循环要漫长得多。一个服装公司在完成设计和制作之后,怎么卖才是最艰难的。与美国不同,在中国,怎么卖不是怎么找到买手,而是怎么能有足够的资本到商场里租店铺或柜台,或到某网站租页面开店。商场和这样的购物网站都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百货公司,自己不采购营销,而更像地产商,只出租空间收取租金;像地产商一样,他们不承担后续风险,所有风险都交给了租用他们房产的服装公司。这对于像我这样对数字没多少概念的人来说,简直是不可能的任务。
  今天,每一座城市里都有不止一座购物中心,购物方便了很多,物品也比从前丰富了很多。可仔细想,这些购物中心都惊人的相似,不外是那十几个几十个品牌的不断重复;谁的资本越雄厚,重复率就越高。
  我自己经常会想念巴黎的 Le Bon March,这么多年了,它的顶层一直在卖针头线脑,仍保留着我对老百货店的美好记忆。可现在在北京,要买针头线脑大概就只能去农贸市场了。资本决定市场的结果就是让市场更单一化,让不起眼却离不开的小商品退出我们的生活吗?
  百货公司买手采购布局
  买手制度似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这个缺憾。在美国,几乎所有购物中心里除了品牌店之外,仍然一定会有一两家真正意义上的百货公司,也就是靠买手采购布局的百货公司。百货公司里的品牌柜台,也仍由买手采购,因此会有这样的情形:即使同一品牌的产品,在中西部的梅西百货和东部的梅西百货里却不相同,这是因为买手根据消费人群的体形和爱好不同做了区别订货。纽约另有两家百货公司 Barneys New York 和Henri Bendel 更是以采购年轻设计师品牌而独享其名。它们为设计新人提供起点,如果后劲足,这些新品牌就有可能进入更大众化的市场。难以想象这些连工作室都还租不起的设计新人如何有能力到 Barneys 租柜台并且自己营销?而 Barneys如果没有这些年轻设计师品牌,跟隔壁的 Bergdorf Goodman 又有什么不同?
  买手制度的弊端
  买手制度当然也有很多弊端,比如造成百货公司系统庞大,积重难返等。但一个健康而积极的社会肯定应该是风险共担的社会,没有这种分担,社会的丰富性和多层次就只能被牺牲掉。在北京时我常会想,既然买手替我承担了这么多,我实在没什么好抱怨的。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129)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