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收储政策有待完善
我国从2011年开始实施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并以每吨1.98万元的价格收储了310多万吨棉花,约占当年棉花实际产量720万吨的43.5%。2012年棉花的收储价格达到了20400元/吨,比2011年每吨提高600元,对应的籽棉收购参考价约为每斤4.2~4.35元,比上年收购价提高约0.1元。
2012年度是棉花临时收储政策执行的第二年。据国家发改委介绍,这项政策的目的是通过把以往在主产区临时收储皮棉的措施常态化,提前公布收储价并在新棉上市后敞开收储,收储的棉花在市场需要时可及时投放,以稳定棉花生产、经营者和用棉企业市场预期,保护棉农利益,保证市场供应。
然而,国内棉花价格高,国家下发进口棉配额有限,为了生存,国内不少企业已经开始大量进口棉纱,进口棉纱的价格甚至比国内棉花还便宜,这无疑会导致市场的更加紊乱,与想要稳定国内棉花生产的初衷相去甚远。
有业内人士说,国内外棉价长期严重倒挂最终将危及棉农利益:“建议调整我国棉花收储政策,并对棉农实行直补,保障种棉积极性。”
棉农植棉意向不乐观
棉花生产也面临人工成本持续上升、机械化水平低、比较效益差、生产出现萎缩的局面,2012年棉花播种面积有所下降。据农业部门最新调查,2012年棉花种植面积7255万亩左右,同比减少301万亩,减幅4%。
2012年10月9日,国家发改委表示,我国2012年全国棉花实际产量预计同比下降4.2%,至690万吨,比上年减少30万吨。
山东是我国棉花主产区之一。据当地媒体报道,2013年度山东省棉花面积恐怕比2012年度下降约10%以上,其中德州市下降20%左右,菏泽、济宁下降10%左右,东营、滨州基本持平。
棉农韩福红介绍说,人工、肥料、种子在里头,一亩地成本是1400元,也就赚二三百块钱,不如种粮食。种粮食又省工又省力,小麦一千斤,玉米一千斤,(就赚)两千多块钱。除了天气原因,农资、人工成本上涨也“蚕食”了棉农们原本不多的利润。
郑棉先扬后抑宽幅震荡
2012年元旦后,郑棉期价上演一段翘尾行情,2月初达到高点,主力合约1301触及22700点。让人意外的,这也奠定了年度高点,此后一路下滑。5月底跳水至18400点。此后半年一直在18400至19900之间震荡,继续维持弱势格局。
目前,市场预期国家将在元旦节后抛储,一旦成行,对棉市将会形成较大的打压。目前,唯一利好就是市场上的棉花较少,容易发生阶段性的供应偏紧,可能会助推棉价短期上涨。
宏源期货分析预测,一方面从长期看市场对收储期后需求预期仍偏弱,买棉花的企业没有动力选择期货这一进货渠道,这决定了期货价格没有持续上涨的基础。另一方面从短期看近期抛储传言愈演愈烈,不利于郑棉的走强。总体来说郑棉近期仍不会摆脱区间震荡的局面。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