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库存危机困扰服装行业
“高库存”是2012年服装企业普遍面临的困境。公开数据显示,仅2012年上半年,李宁、安踏、361度、特步、匹克等42家上市服装企业存货总量就高达483亿元。
为了消化高库存,各服装品牌企业掀起打折潮。从2012年7月开始,包括李宁在内的多家国内服装品牌纷纷通过在工厂店、折扣店以特价方式吸引消费者,以清理库存,改善经营状况。在年底,李宁更是宣布将耗资14亿元至18亿元人民币全面实施“渠道复兴计划”,该计划重点支持经销商清理库存、回购、整合销售渠道。
除了打折,“关店潮”也席卷了几乎所有服装品牌企业。仅以皮克为例,据匹克体育发布的运营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9月底,公司在中国的授权经营零售网点数为6739家,与2011年年末相比净减少1067家。
急需“强创新”“重管理”
各大服装品牌企业陷入危机,与经济不景气、网店冲击、租金等费用居高不下有很大关系,但企业品牌缺乏创新、内部管理问题则是另一个重要原因。劲霸男装董事长洪肇明在信中就表示,劲霸遭遇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市场下滑,只是心情沉重的次要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劲霸目前存在的内部管理和工作作风问题,已经远远超过了市场给的打击。
服装观察人士马岗对新京报表示,劲霸跟之前运动品牌的问题是相似的。李宁此前也被爆管理出现问题,这实际是整个行业的问题,内忧外患的问题同时存在。
面对内忧外患,体育营销专家张庆在接受北京日报采访时断言,体育用品行业的高库存情况,至少还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得到彻底解决。“从需求来看,国内运动品牌产品创新、品牌建设能力较弱,导致部分客户流失。年轻人对其品牌认同度低,这是李宁等本土运动品牌要解决的最根本问题。”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