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谈到中国尾货行业的现状时,梁吉良透露,目前尾货市场正在经历改革和创新阶段,有很多商户由于货源的问题开始部分经营非尾货类的商品,并且尾货的进货价也在不断升高,与一些品牌企业的谈判也遇到了瓶颈。这一切其实与尾货行业的不断发展、知名度越来越高是有关系的,但是很多消费者和厂家并不真正理解尾货市场存在的意义和经营管理的方式,行业的“知名度”有了,但是“认知度”还不够。很多市场和商户在经营中开始面临很多困难,不过这正是一个行业成长的标志,解决了这些问题,中国尾货行业会步入一个全新的阶段:被广泛认可、市场环境与档次提高、经营全类别商品、面向全档次的客群等等。 
  从项目建设到“只生不养”  
  当房地产项目在国内开始屡屡受挫的时候,商业地产项目却正在如火如荼中攻城略地,成为地产圈最热的转型方向,近几年,不断有以服装专业市场为核心项目的商业地产上马开建、招商。而在操作商业地产项目时,很多开发商都把套现放在了首位,急于收回资金用来还银行的贷款和各种工程款,所以这些开发商只是把项目一卖了之。然而从过程上看,住宅地产销售后就进入了终端,而商业地产的销售只是经营的开始,此后的招商开业和经营管理才是工作的重头。 
  从开发商角度讲,项目建成并顺利销售实现回款是投资盈利的关键,如果当地的购买力较强,通过大量的包装宣传可实现项目销售盈利。但以短期盈利为目的的商业地产项目往往后期在管理上投入会比较小,加上‘养商’的时间会比较长,在项目经营方面可能就会出现乱招商、乱经营的现象。从经营者的角度讲,购买或者租赁是满足经营场所的条件,经营者看重的是项目的整体规划和经营定位是否和项目所处的地点周边环境相符。如果判断不准确、盲目跟风或者短期投机的比例较大,项目经营也必然会出现问题。 
  事实上,现在向商业地产转型的千军万马,的确都面临着如何“养商”等这些经营层面的难题和挑战。现在的局面是商业地产项目多,而商业资源少,多数的商业地产项目都面临着招商难的问题。某地产商告诉《服装时报》记者,现在招商难度越来越大,一些商户在谈判时不仅要求第一年租金全免,3年内租金优惠,还要送装修才肯进驻。 
  其实在中国,从来不缺大型的服装专业市场,而服装专业市场不仅仅为商户提供批发场地, 重要的是要帮助商户提升盈利能力, 帮助商家拓展纺织服装专业市场供应链,打造自主服装品牌。但是作为一个服装专业市场,更应该做到与时俱进,打造自己的核心软实力。 
  毋庸讳言,商业地产项目的供应量过大,竞争非常激烈,加上商业功能的重复、业态同质化严重,是现在很多市场红火开业却经营惨淡的重要原因。市场必须对定位做重新调整,留得住商户,吸引来客户。在调整市场过程中,错位经营、资源互补也是商家最应注重的问题。但从商业地产项目的角度来讲,商家应更多地关注其商业地产项目价值的发展。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