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数据商生意社11日在上海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年大宗商品的平均跌幅达到1.82%,延续2011年下跌势头,预示大宗商品市场此前持续十年的超级牛市行情或真正走向终结。
数据显示,在2012年生意社重点跟踪的58种现货大宗商品价格中,环比上涨的品种为21种,其中涨幅前三的产品包括两种化工产品和一种农副产品,而下跌的商品达37种,占比超过60%,尤其是橡胶以及煤炭品种的跌幅居前,综合市场的年度平均跌幅达到1.82%。
“2012年大宗商品市场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概括:延续、分化和破位。”生意社总编刘心田表示,2012年商品市场延续了2011年市场跌多涨少的情况,同时各大板块也不再齐头并进,尤其是农副产品的上涨与钢铁行业的下跌形成鲜明对比。另外,能源产品的动力煤、橡胶以及钢铁上游铁矿石在年内都大幅下挫,市场破位下行的态势明显。
大宗商品是经济的晴雨表,在众多分析人士看来,2012年全球经济在欧债危机、中国经济减速等宏观经济不景气的影响下,尽管各大央行再次集中“放水”,但亮点依然乏善可陈,所以商品价格的下行基本在情理之中。
对于2013年,包括生意社等众多机构预计仍不乐观。“上半年的波动或较大,目前市场转暖的心态引发的商品市场1月、2月份行情后或将是3月、4月份的回落整理。”刘心田认为,商品市场上涨的趋势并不稳固,典型的是铁矿石,此前受库存补充以及投资预期带动,铁矿石价格已持续上行至每吨160美元左右,但下游需求并未明显改善。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