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成本问题
随着国外机器人产业化的快速发展,导致民族机器人集成成本与国外销售价格相差无几,我国机器人企业也正处于临界点。其中,搬用机器人自动化成套装备在200kg/20万左右,点焊机器人在165kg/万左右。我国工业机器人还没有形成产业化,政府补贴的力度也需要加强。
工业机器人产品研发问题
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研发企业并不多,大多还是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机器人技术进行生产与制造,更多的机器人企业处于代理层面。而民族机器人研发企业的投入费用大、政府扶植力度不够,导致工业机器人还没形成产业化发展。工业机器人企业在研发过程中要本着下游考核上游、市场考核产品、整机考核部件、试验考核技术方面发展。
以上是我国机器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在此环境下,我国政府在2012年颁布的《智能制造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中,对“工业机器人”有专门的阐述:攻克工业机器人本体、精密减速器、伺服驱动器和电机、控制器等核心部件的共性技术,自主研发工业机器人工程化产品,实现工业机器人及其核心部件的技术突破和产业化。
国家下一步的发展思路,将发展以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制造,以高端装备制造业重大产业长期发展工程为平台和载体,系统推进智能技术、智能装备和数字制造的协调发展,实现我国高端装备制造的重大跨越。具体分两步进行:第一步,2012~2020年,基本普及数控化,在若干领域实现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化,为我国制造模式转变奠定基础;第二步,2021~2030年,全面实现数字化,在主要领域全面推行智能制造模式,基本形成高端制造业的国际竞争优势。
毫无疑问,国家对智能制造以及工业机器人产业予以了大力的支持,但行业中比较普遍的反映集中在具体产业政策的出台上。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的执行副会长蔡惟慈介绍说,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统计部门的粗略统计分析:2010年我国进口机器人2.34万台/5.28亿美元,进口数量比上年增长130%,进口金额比上年增长69%;贸易逆差4.7亿美元。2011年进口机器人3.8万台/8.66亿美元,进口数量又比上年增长62%,进口金额比上年又增长了64%;贸易逆差上升到7.35亿美元。由此可见,工业机器人的增长速度大大快于机械工业全行业的平均水平。在这一大背景下,机器人的需求前景无疑是非常值得期待的,因此呼吁国家出台有关工业机器人的规划。
资料显示,现在世界机器人的年产值约为300亿~500亿美元,虽然中国的增长率去年高达50%,但中国机器人在世界市场所占的份额并不高。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的机器人生产、消费大国的预测,已经是不存争议,但如果产业化没有找到有效路径,这个预言实现的那一天将会离我们更久。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