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纺织产业集群十年升级实绩

来源:全球羊毛衫网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16日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纺织产业集群经济就已悄然形成。植根于当地的传统产业,不少地区几乎家家户户都与纺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20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崛起,纺织自然成为当地的首选产业。由一家作坊到多家跟进模仿,形成自发性的企业群落,逐步形成“一地一品”的格局。发展到一定程度,当地政府给予支持、引导,围绕一类主打产品形成了产业的集聚。当时正值国际上产业结构调整,我国推行吸引外资和出口拉动政策,在土地、劳动力、税收等优越条件的吸引下,外商纷纷前来投资办纺织服装加工企业,形成了特定的集聚效应。

进入新世纪的头十年,我国纺织工业高速发展,纤维加工量占世界的比重从2000年的25%上升到2010年的51%,其中产业集群地区是提升加工总量的主力军。大类产品,比如化学纤维生产,仅萧山、绍兴、桐乡三县(区、市),2011年总量就达1100多万吨。再如纺纱生产,山东邹平、福建长乐两县就达1500万锭。织造生产中,盛泽、西樵、湖塘、党山等几个镇,就有20多万台织机。特色产品中,增长更多。比如江苏海门三星镇,2002年家纺产品2520万件套,年销售额50亿元,2011年销售额就达到500亿元。这十年,各集群地区的资本壮大很快。据浙江大唐、许村、杨汛桥、党山、横村5个镇统计,2001年总资产为149亿元,2011年总资产为659亿元,增长了442%。江苏盛泽、新建、祝塘、川姜、湖塘五个镇2001年总资产162亿元,2011年总资产1179亿元,增长728%。

随着国际科学技术的进步,纺织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不断涌现,两化融合也形成了趋势,纺织产业集群地区随着科技潮流快速发展。在集群地区许多企业建立了技术中心,有地市级、省级的,还有国家级的,有的还建立了博士后工作站。无论是化学纤维生产,还是纺、织、印染,在集群地区特别是大企业里往往都能看到国际上最新的装备,并采用最新的工艺、技术。数字化的经编机、电脑横机、无梭织机等在产业集群地区相当普及。

[1][2]下一页>>
阅读数量(287)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