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武汉纺大:突出特色打造教学服务型大学

来源:全球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17日

纺织学院执行院长张尚勇深有感触地说,从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到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与“纺织”紧密联系起来,就有了活力,有了不同于其他学校类似专业的鲜明特点。

专业群和课程群紧紧切入产业链转型升级对人才的需求,学生所学的知识与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一一对应,有利于培养出具有产业链科学知识、产业链技术能力的应用型创新人才。招生就业处处长冯军说,所学专业与就业契合度高,连续5年来毕业生供需比一直保持在1∶4.5以上,一次就业率达到98.29%,毕业生就业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73%,职业吻合度为48%,高出全国非211院校6-7个百分点。在毕业生中涌现了一批支撑湖北以及珠三角、长三角等重要纺织基地的企业技术骨干,用人单位普遍反映纺大毕业生“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

特色发展奠定了学校在湖北省属高校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全国服装设计“新人奖”比赛中连续12年排名第一,连续13年蝉联“中国高等院校时装设计专业排名”榜首,成为迄今为止唯一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省属高校。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考察武汉纺大以后,对其坚持特色发展模式深为赞赏。

定位“教学服务型” 实现大学价值

尚钢说,现代纺织工业已决非传统概念中的纺纱织布了,纺织产品广泛到航空航天、医疗卫生、水利交通等多个领域。这为学校服务经济社会拓展了空间,也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了广阔舞台。

为此,学校找准自身定位,不赶时髦办“教学研究型”或“综合性大学”,而是着力打造教学服务型大学,紧盯纺织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推动产学合作,全方位构建适应纺织产业转型升级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

纺大与企业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建立起互利互惠的联合与协作关系。在武汉纺织大学采访,不时会提到化工学院润禾班、服装学院以纯班,电子学院E杰班,它们都是企业与学校合作成立的卓越人才培养班,2011年纺大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试点高校”,先后开设了16个这样的特色班。与纺织企业合作实施的“润禾计划”,两年多时间里,已有300名学生组成了60个研究小组开展创新实验;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来自教师横向课题或者企业生产实际的达到半数以上。

建立“学校-企业-学校”为中心的教师教学能力提高机制,产学合作成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手段。学校实施产学研结合“双百工程”,即百名企业家进校园、百名博士进企业,先后选派5批120多名教师到企业进行3个月到一年的专业实践,150多名企业家或企业技术骨干到学校讲学或担任本科生企业导师,建立了一批富有专业特色的教师工作室。

近两年,武汉纺织大学牵头组建了“中国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科技创新联盟”和“中国苎麻产业发展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织实施科技服务地方经济“一省一示范、一市一项目”工程,与湖北省多个市州及长三角、珠三角等地政府和企业开展战略性科技合作,内容涉及纺织技术、污水处理、功能纤维、服装面料等领域,为企业经济效益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2009年11月,武汉纺织大学与襄阳际华三五零九纺织有限公司合作成立项目组,历时两年成功研发仿棉改性涤纶功能面料,为户外运动着装及军队着装提供了新型功能性面料。由于性能良好,价格低于国外同类产品,投放市场后受到客户欢迎。

利用优势学科服务纺织产业、服务区域经济的领域越走越宽。张尚勇介绍,2012年,学校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立项建设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获批“湖北2011协同创新中心”,2012年月11月,学校与湖北省纤维检验局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建立联合实验室、建立产学研及教学实习基地;5位教授获聘省纤检局技术专家;签署了“纺织品服装色牢度新型检测技术研究”等3项具体项目协议。

武汉纺织大学日前被湖北省委表彰“服务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先进高校”。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刘献君教授认为,地方大学首先要办成教学服务型大学,武汉纺织大学找准了定位,突出纺织特色优势,办学才如鱼得水,真正体现出一所大学的价值。

紧盯行业需求 推进科技创新

武汉纺织大学朱平教授课题组“从海藻中提取功能性海藻酸纤维的关键技术”,近日通过多名中国工程院士组成的专家组鉴定。这一技术打破了英、美两国技术垄断,获8项国家发明专利。海藻酸这一高附加值、绿色无污染的新型纤维,可在医用敷料、面膜基底等广泛应用,将推进我国纺织业向高尖精层面发展。

这是武汉纺织大学科技创新的一个范例。近几年,学校组织课题组,针对纺织行业关键技术、前沿技术进行多项原创性研究,取得嵌入纺、柔洁纺、海藻酸纤维、“人造血管”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引领了现代纺织工业发展方向。

徐卫林教授发明“嵌入式系统定位新型纺纱技术”,破解了世界纺纱技术的难题,带来整个纺纱业的技术革命,因此获得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他主持研究的“普适性柔顺光洁纺纱技术及其应用”项目,经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12中国纺织学术年会上,徐卫林成为2012中国纺织学术大奖唯一获得者,并获得推荐两院院士候选人资格。

已受聘为“长江学者”的徐卫林深情表示:“这些重大成果的取得,得益于学校坚持特色办学,重视科研创新。”

校长韦一良自豪地说,一系列创新的科技成果推动了纺织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大大提升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地位,为学校特色发展注入更大的活力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549)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