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正融入一个多极、多元、多彩的国际竞争市场。中国企业走出去后,学会在国际游戏规则下生存,增强规则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让更多“中国创造”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也必将增强中国发展的内在动力。
中国企业“走出去”,实现了中外双方的互利共赢。对中国来说,扩大外需也是稳定内需,用“走出去”带动我国产品尤其是机电设备出口,完全可以为长远开拓国际市场打下一个坚实基础,近期拉动就业和劳动者收入,为扩大内需尤其是最终消费增强了货币支付能力,同时也增加了投资机会。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出口每增长1%,可以拉动消费增长0.68%、拉动投资增长0.74%。同时,也会带动国外经济发展,来自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企业境外纳税合计超过220亿美元,雇佣当地员工89万人,员工本地化率达73%。
中国企业“走出去”,对于促进出口方式转型,从单一的商品出口转向资本、设备和服务出口的作用不容忽视。“走出去”让企业获得了先进设备、技术、品牌和销售渠道,加速商业能力的提升,为产品开拓更宽广的海外市场。“走出去”企业主动整合全球资源,寻求共同开发资源的空间,为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当然,中国企业“走出去”还处在起步阶段,2011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仅占全球存量的2%,“走出去”企业还存在国际经营经验不足、风险意识不强等问题。面临国际市场竞争加剧等挑战,“走出去”企业要增强国际化视野,主动吸收发达国家先进企业的经验,加快与当地社会的融合,努力学习和适应海外市场的潮流和规则,逐步向初具规模的跨国公司转变。中国企业未来的道路依然漫长。
<<上一页[1][2]